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1057)

作品数:20被引量:3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罗小凤孔庆东刘玉红任永刚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梧州学院学报》《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石家庄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再发现古典新诗卞之琳废名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金克木对“纯诗”理论的建构与践行被引量:2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78-86,共9页罗小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倾向研究"(12YJC7510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诗与公众世界的关系新变化研究"(15XZW035);江苏省2018年度"双创人才"项目
金克木在20世纪30年代对"纯诗"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释、建构与践行,其话语中的"纯诗"是使诗之为诗的一种质素,是新诗与旧诗、中国诗与外国诗共通的"诗"。具体而言,金克木认为纯诗是必然难懂的、主智的、小众的、有"无定形的形式",并在自...
关键词:金克木 纯诗 新诗 建构 践行 
诗的感觉与想象——1930年代废名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8期47-54,共8页罗小凤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倾向研究"(项目编号:12YJC751057)
废名身处1930年代,以现代诗人的独特眼光"重新考察已往的诗文学",重新发现了古典诗传统中诗的感觉与想象等诗之成其为诗的重要质素,对古典诗传统形成了再发现;同时,这些质素正是新诗自身发展的关键新质,废名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注重...
关键词:废名  感觉 想象 再发现 古典诗传统 
何其芳对“追忆”之抒情方式的再发现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39-45,共7页罗小凤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倾向研究"(12YJC751057)的阶段性成果
何其芳在回望古典诗传统、重新阐释古典诗词时重新发现了"追忆"之抒情方式的魅力,是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而与此同时,他将这种抒情方式用于自己的诗歌建设中,追忆过去的爱情和青春,采用"化古"手法和对话体展开"追忆",形成了他对新诗...
关键词:何其芳 追忆 抒情方式 再发现 
废名对古典诗传统中“想象”的再发现被引量: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87-95,共9页罗小凤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2YJC751057)阶段性成果
废名在重新考察古典诗传统时重新发现了"想象"的重要性,并重新发现了梦、典故的联串、自由联想等想象方式,这正是废名自身诗歌建设经验的折射,形成了对古典诗传统中想象力量的再发现,也启示了新诗自身的建设,是对"五四"以来一直占据主...
关键词:废名 古典诗传统 想象 再发现 
“亲切与暗示”:卞之琳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
《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172-178,共7页罗小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51057)
卞之琳在翻译中对照、回望古典诗传统,发现魏尔伦与象征主义诗歌中的"亲切"与"暗示"这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正是中国旧诗词的长处,是卞之琳对传统中"亲切"、"暗示"这两种优秀质素的重新发现,这是一种独属于卞之琳话语系统的个人"发现",形成...
关键词:卞之琳 古典诗传统 再发现 亲切与暗示 
“重要的是感觉”——林庚对古典诗传统中“感觉”的再发现被引量:2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82-90,共9页罗小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51057)
林庚在1930年代创作的自由诗中极其注重感觉的书写,认为"重要的是感觉",当他带着自己诗歌实践的经验回望古典诗传统并对之进行"再认识"和重新阐释时,重新发现了古典诗词中"感觉"质素的重要性,将之视为"极端的诗"的主要内容,形成了林庚...
关键词:林庚 感觉 古典诗传统 再发现 
王光明诗歌批评的几点启示
《诗探索》2014年第5期175-190,共16页罗小凤 
作者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编号:12YJC751057
当前,中国的文学批评无论是以学院派批评为主体的专业批评还是媒体批评、网络批评,都不断遭到批判、指责。确实,当前的文学批评现状不容乐观:学院派批评擅长于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话语对文本进行肢解。
关键词:诗歌批评 王光明 学术名词 文本批评 文学批评 文本细读 诗歌理论 媒体批评 理论话语 现代汉诗 
节奏的魅力——林庚新格律诗实验对传统的再发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7-22,共6页罗小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倾向研究"(12YJC751057)
以自由诗为主导的中国新诗其实一直都在努力与艰难地寻求自身形式秩序的建设,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发现、追求与建构。在1930年代新诗对形式的探索、实验与尝试中,林庚的新格律诗实验最具代表性。他试图从形式、语言的维度为自由诗重建一...
关键词:节奏 古典诗传统 新格律诗 再发现 
吴兴华《森林的沉默》的教学分析
《贺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103-108,共6页罗小凤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51057)
《森林的沉默》是吴兴华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其内在蕴涵着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和充分的阐释空间,一直以来存在诸多争议,成为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晦涩难懂而颇具歧义性的诗例,对之进行内部、细部的教学分析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而言,从此诗...
关键词:吴兴华 《森林的沉默》 教学分析 
诗言“感觉”——20世纪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13年第6期41-49,共9页罗小凤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倾向研究"(编号:12YJC751057)的阶段性成果
"诗言志"和"诗缘情"两种学说素为中国古典诗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世纪30年代以废名、何其芳、卞之琳、林庚、金克木、朱英诞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却在重新考察与阐释古典诗传统时发现"诗言感觉",即重新发现了"感觉"对于诗的重要性,认为...
关键词:“感觉” 30年代 古典诗 20世纪 新诗 诗歌创作 诗缘情 诗言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