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作品数:18被引量:13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彩强庞继贤王小潞张薇陈辉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开语言学刊》《平顶山学院学报》《方言》《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自我意向性《红楼梦》个案研究文学语境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浙江海盐沈荡话指示代词的功能不对称性被引量:9
《方言》2012年第2期155-161,共7页张薇 
国家社科基金"汉语量词及其与指示词语相关的类型学研究"(08CYY02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海盐沈荡话的指示代词是"双层二分",其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在指示域和指示功能上均发生虚化,但虚化程度存在差别。其标记模式与普通话指示代词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认知模式。
关键词:指示代词 不对称性 虚化 标记模式 认知模式 
“怪不得”之“醒悟义”的产生被引量:9
《南开语言学刊》2011年第1期103-109,183,共8页张薇 李秉震 
国家社科基金“副词的语用分析及相关语音问题研究”(09CYY038);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中"怪不得"可作两解:"怪不得1"表责备义,"怪不得2"表醒悟义。从历时平面来看,两者之间存在演化关系,"怪不得2"是"怪不得1"从动词短语经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结果。"怪不得"...
关键词:怪不得 词汇化 语义演变 主观化 
总括范围副词“都”与“一概”的行知言三域及相关问题被引量:4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5-19,共5页王丽香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从行、知、言三域角度对"都"与"一概"进行分析,认为"都"句倾向于出现在行域,主要用来陈述客观事物。"一概"句不出现在行域,而出现在言域和知域,它的主要语旨用意是用来指令、规定、宣告、许诺、评价等。因此"一概"的主观性高于"都"。据...
关键词: 一概 行域 知域 言域 
符号“三分说”与汉字“六书”被引量:6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35-141,共7页宋潇潇 周昌乐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资助项目(D09YY1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皮尔斯的符号"三分说"理论基础是其哲学的"三个基本范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存在和第三性存在。与此相对应,皮尔斯提出了三个符号"三分法"。根据符号与其所指对象的关系,他将符号分为拟象符号、指示符号和表征符号。它们相互依存,但其...
关键词:三分法 拟象符号 指示符号 表征符号 汉字“六书” 
意向性和背景被引量:3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1期22-26,9,共6页吴彩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5000-811342)
本文意在考察意向性与背景的关系,澄清相关的误解。意向性是心理状态的属性,背景表现为一种非表征的能力。众多的心理状态组成网络,网络是背景的一部分。背景是意向性必不可少的条件。背景对意向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背景使表征成为...
关键词:意向性 背景 表征 意识 行动 相对主义 
语境中的汉语模糊命题分析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75-81,共7页彭有明 徐颂列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由于语词存在模糊性,使得包含这种语词的命题也具有模糊性。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模糊命题具有不同的真值,它们可以划分为"极""很""比较"和"略微"四个等级,从而表现为相对的精确性。在一定的语境中,同一个模糊命题也可以表现为隶属度为1...
关键词:语境 模糊命题 形式刻画 真值 
自我问题的新解答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46-50,共5页吴彩强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自我问题是哲学的老话题,塞尔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他指出,洛克用记忆来论证人格同一性是循环论证。他主张应该把自我与行动联系起来考察。行动的解释不同于一般事件的因果解释,行动的理由不是行动的充分条件,因而有必要设...
关键词:自我 行动 理由 逻辑特征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193-200,共8页肖家燕 庞继贤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
关键词:文学语境 人名隐喻 英译 《红楼梦》 
探索汉语隐喻计算化研究之路被引量: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43-50,共8页周昌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37308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ZX04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隐喻现象是思维及语言的中心问题,而隐喻的机器理解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成为制约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技术发展的瓶颈,因此,隐喻的计算化研究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对于英语隐喻计算研究,汉语隐喻计算研究才刚刚起...
关键词:汉语隐喻 自然语言理解 计算模型 隐喻逻辑 
耶稣会士对汉字的解析与认知被引量: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77-84,共8页陈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研究"资助项目(205000-811342)
16世纪中后叶,东来的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先后研习日语和汉语,使得日语和汉语相继与葡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汉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通用文地位,自然让传教士们将认知东亚语的重点放在了汉字这一完全相异于拉丁字母的...
关键词:耶稣会士 语言接触 音素文字 意音文字 认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