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W052)

作品数:18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耿传明郑丽丽郭继宁李国叶金辉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唐山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船山学刊》《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岳论丛》《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乌托邦互文性民族国家乌托邦文学文化心理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读《桃源梦》——善化之邦的崩解与反面乌托邦的兴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8-36,共9页耿传明 杨博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W052)
《桃源梦》是新时期文学中出现较早的一部反面乌托邦小说。它完整展示了"天外天"以善为本的道德理想国由产生到崩溃的全过程,着力表现一种将乌托邦的逻辑推到极致后所发生的逆转。这也正表现出其作为反面乌托邦小说的特质,即对道德理想...
关键词:道德乌托邦 反面乌托邦 人性困境 文化寓言 
老舍《二马》:中国较早的后殖民文本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3年第1期202-206,共5页耿传明 叶金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乌托邦小说研究"(07BZW052)
老舍《二马》是中国较早且绝佳的后殖民文本,小说背景与人物性格无不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也决定了小说的后殖民主题思想。老舍舍弃康拉德的东方主义,而以其深究人类心灵的创作手法为典范,后殖民意识随着刻画人性而得到充分流露。《二马...
关键词:老舍 《二马》 后殖民文本 后殖民意识 东方主义 
传统德性伦理的失语与重建——以京剧《四郎探母》的现代接受为例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2年第6期34-38,共5页耿传明 秦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乌托邦小说研究"(编号:07BZW052)的阶段性成果
家庭本位的传统德性伦理文化与个人本位的"现代性"社会秩序格格不入,但前者能在现代社会存在必有其合法性依据,它经历了被压抑、文化突围到跨语境接受的过程,显示了德性伦理的个人选择性和民众文化心理的稳定性特点。"现代性"的理性主...
关键词:德性伦理 《四郎探母》 文化心理 
“轻灵”与“救世”——孙犁与赵树理小说中的乌托邦精神被引量: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5-31,共7页李国 耿传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乌托邦小说研究"(07BZW052)的阶段性成果
乌托邦文学从其呈现出来的特点来看,可分为唯情式与实事式两种类型。唯情式乌托邦将审美作为最高功利性,力求通过"艺术化图景展现"方式,去改造人的精神进而改造现实世界;实事式乌托邦着眼于对社会形态与制度的关注,体现着理性建构秩序的...
关键词:“轻灵”与“救世” 乌托邦文学 唯情式乌托邦 实事式乌托邦 
“标新”与“立旧”——新世纪小说的双动向被引量: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9-15,共7页耿传明 李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乌托邦小说研究"(07BZW052)
新与旧的问题实质是价值观的变化问题,激进的现代性也是激进的崇新主义。新世纪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新景观,作为应"世"的小说,就不能摆脱以"标新"的姿态来面对这些新的价值特征及其新的文化格局,但在具体操作上,小说又往往以"后退"的姿...
关键词:新世纪小说 现实主义 民间立场 消费文化 文学类型 
作为公众话语的身体——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身体想象被引量:2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65-71,共7页耿传明 李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乌托邦小说研究"(07BZW052)
身体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话语体系,它处在一个永恒的流变当中。同时,两性身体作为一种想象体存在,通过"阅读"能指的身体符号所呈现的活动方式、症状等,便能发现它背后隐含的所指意义以及意义的变迁过程。所以,身体的意义总是在特定的...
关键词:公众话语 身体 新感觉派小说 身体想象 现代性 
东西“情圣”的合流与唯情论的乌托邦——清末民初言情小说与“浪漫爱”的兴起被引量:4
《学术交流》2011年第4期160-165,共6页耿传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乌托邦小说研究"(07BZW052)的阶段性成果
"浪漫爱"的兴起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现象,它与传统的瓦解、现代个人的出现相伴而生,是人性解放特别是人的感性解放的突出表征。"浪漫爱"带有"以情求道"倾向,它追求的是爱的唯一性、永恒性和至善、至美性,它在现代成为一种人的自我价值得...
关键词:言情小说 唯情论 浪漫爱 乌托邦 “人神”文化 
“父”之缺位与“时代孤儿”的道德困境——东西的《耳光响亮》、《后悔录》与后传统时代的寓言化写作被引量:5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34-39,共6页耿传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W052)
东西的小说是一种在虚无主义肆虐的后传统、后革命时代下的寓言化写作。《耳光响亮》关注的是1976年文化精神和家庭生活意义上的"父亲"弃世或出走之后,那些"时代孤儿"的成长过程和生存境遇。《后悔录》所关注的重心是主人公从禁欲到纵...
关键词:“父”之缺位 “时代孤儿” 《耳光响亮》 《后悔录》 价值失序 寓言化写作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的类型、源流与文化心理考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49-55,共7页耿传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乌托邦小说研究"(07BZW052)
近代中国处于一个由传统转向现代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上,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既充满焦虑也满怀期待,由此催生了此一时期乌托邦文学的兴盛。乌托邦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现代性文化现象,它有中西两种源头,可分为社会乌托邦、政治乌托邦、唯...
关键词:清末民初 乌托邦文学 类型与源流 文化心理 
出于时代的选择与超出时代的希望——《红旗谱》的文学价值与植根乡土的乌托邦理想被引量:3
《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2期22-29,共8页耿传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中国乌托邦小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BZW052
《红旗谱》的文学价值主要在于它超越时代意识形态之上的乌托邦理想,它的独到之处表现在它所表现的革命具有一种内在的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作家没有断裂式地将革命与传统对立起来,而是寻找其内在的关联,解释革命产生的深层动力及推动革命...
关键词:《红旗谱》 乌托邦美学 乡土中国 农民革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