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40001)

作品数:14被引量: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德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滁州学院学报》《池州学院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反问句反问句研究否定语义反问现代汉语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话语标记“谁知”的共时与历时考察被引量:25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67-72,共6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年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6JA740001);2007-2008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AHSK07-08D92)的资助
"谁知"从上古的反问用法经过中古的"反问+感叹"用法和陈述用法,到唐代演化为反预期的话语标记。宋元时期,话语标记的用法臻于成熟,语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没有人知道——谁曾料想到、谁也没想到——不曾料到——不料,演变条件为:以陈...
关键词:话语标记 反问句 感叹句 反预期 
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反问句否定语义的来源被引量:18
《语言研究》2010年第3期71-75,共5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年度规划项目"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06JA740001)
中外学者都将反问句的语义概括为"否定+命题",但对否定语义来源的解释却没有达成共识。根据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构建反问句生成机制,反问句否定语义来自语境条件,即说话人预先设定的限定反问句只能朝说话人所期待...
关键词:反问句 反问句生成机制 否定语义 
从反问句产生机制看其核心语用功能被引量:5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年度规划项目“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06JA740001)
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定义为说话人使用反问句的目的和用途,可以分为核心功能和衍生功能。反问句的核心功能指由反问语气决定的功能。从反问句的产生机制看,反问句的核心功能不是“强调”和“辩驳、埋怨、责怪”,而是“否定”。
关键词:反问句 反问句产生机制 核心语用功能 
反问特有的句法结构被引量:3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95-98,共4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年度规划项目"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06JA740001)
反问特有的句法结构指只能用来反问而不能用来询问的句法结构。对反问特有格式的归纳,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如果对反问句的格式进行甄别和梳理,穷尽地归纳,可将其总结为37种。此外,还有一些固定短语构成的唯反问格式。
关键词:反问句 句法结构 唯反问格式 
否定疑问句形成反问的条件被引量:2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44-47,共4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年度规划项目"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06JA740001);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资助项目
学界通常认为否定词与反问句构成无标记关联。研究表明,由否定词"没(有)"参与构成的是非型疑问句形成反问用法,几乎不受什么条件限制;而否定词"不"参与构成的是非型疑问句形成反问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是:否定词用在"是"前构成轻读的...
关键词:反问句 否定词 反问触发语 反问句关联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反问句研究
《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81-84,共4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度规划项目(06JA740001)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反问句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既有对过去结论的重新思考,也有新的分析方法的尝试运用;既有对反问句句法的细致描写和刻划,也有对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全面的归纳和概括,在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各个方面...
关键词:反问句 反问句的语用含义 反问句的功能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综述被引量:4
《汉语学习》2009年第4期75-80,共6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6年度规划项目"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JA740001)的部分成果
过去十多年来,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内容多样化,理论方法多元化,呈现出由侧重描写到侧重解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反问句 语用含义 反问句教学 
“谁让”问句研究被引量:13
《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2期191-201,共11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年度规划项目(06JA740001);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资助
“谁让我小呢?”不能按正常反问句理解为“没人(谁也没)让我小”,其基本作用是释因,含有抱怨、无奈等含义。本文运用反问句产生模式和会话含义理论,解释“释因”等含义的来源,认为该句式使用在出现了不利情况的语境中,为不利情...
关键词:反问句 产生模式 “谁让”问句 
反问句中副词“还”的意义类型被引量: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第6期41-45,共5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年度规划项目“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06JA740001)
副词“还”经常用于反问句,帮助形成反问语气。本文对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的11集台词和《雷雨》中的“还”类反问句作了统计分析,认为反问句中副词“还”有4种意义: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增量;元语增量;出乎意料。
关键词:反问句 副词“还” 反问语气 
五十年代以前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
《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4,共4页胡德明 
教育部人文社科2006年度规划项目"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06JA740001)
五十年代以前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古代学者对文言反诘虚词的研究为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黎锦熙和陈望道对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做了开创性工作,而四十年代吕叔湘、王力的反问句研究代表了五十年代以...
关键词:反问句 现代汉语 反问句研究历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