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11)

作品数:20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中胜张坤范春玲颜克成更多>>
相关机构:赣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江学术》《江西社会科学》《中国文化研究》《民族艺术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诸子诗性文化铭文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心雕龙》与中国铭文理论的早期形态被引量:4
《文学评论》2017年第2期39-46,共8页吴中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关键词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15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项目批准号:12BZW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子学与古代文论的思辩性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C751008)的阶段性成果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篇》是中国铭文化的早期专论,以此为中心解读相关资料和文字,可以对铭文的源流、功能与文体特征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铭功尚德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铭文化源远流长。赋予所铭之人物以神性,是早期铭文的重要特...
关键词:铭文化 《文心雕龙》 铭功尚德 铭文理论 
《文心雕龙》论行政类文体的诗性特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68-72,143,共5页吴中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子学与古代文论的思辩性研究"(14YJC751008);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西完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行动方案研究"(ZDGG1405)
受浓厚的诗性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早期的行政文书有鲜明的诗性文化特质。《文心雕龙》对中国6世纪以前的行政文体都有所论及,其中有制、诰、策等下行文,以及奏、章、表等上行文。如果说下行公文彰显的是君权和天威,那么上行公文则体现...
关键词:诗性政治 文心雕龙 行政文体 
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被引量:4
《中州学刊》2016年第6期132-137,共6页吴中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子学与古代文论的思辨性研究"(14YJC751008);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西完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行动方案研究"(ZDGG1405)
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用"水"这样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拟抽象的事理。从先秦诸子到《文心雕龙》,这种以水喻理的智慧大致经历从"体道"到"比德"再到"喻文"三个阶段,形成中国文论水性智慧的早期脉络。水近于道,体现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辨...
关键词:上善若水 文心雕龙 以水喻文 
《文心雕龙》文章源发理论探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张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
刘勰《文心雕龙》关于文章源发的观点潜藏于其理论体系之下,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文章源于作者内心,是心的自然外发。从心的萌发到文辞彰采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审美路径:从心术之动到情志萌生为第一阶段,内在情志外化为辞采则是第二阶段。具...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章源发 情志 萌生 外化 
目观与心识的审美融通——《文心雕龙》潜存的文图关系理论被引量:1
《学术探索》2016年第4期76-81,共6页张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W011)
目观和心识是《文心雕龙》中一对紧密联系、相互融通的审美范畴,可从三个维度做细致阐发:就文章的源发而言,可见的物象经过作家的创造变成了可读的语象;就文章的创构而言,作家只有深入开掘内心,才能使其篇章展现麟凤龙虬般的文采;就文...
关键词:物象 语象 目观 心识 文图关系 
文图关系理论视角下的刘勰审美倾向新探
《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第2期162-167,共6页张坤 颜克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阶段性成果~~
刘勰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还具有高超的视觉艺术鉴赏水准,他常以绘画、锦绣、衣服图案等物来比拟文字作品,而绘画、锦绣、衣服图案等物可以用"图像"一词来统称。顺着这些图像语汇,逐渐走进刘勰的精神世界,我们发现:他对文学与图像的...
关键词:刘勰 审美倾向 文图关系 图文异质 崇文抑图 
图像视角下的《文心雕龙》新解读
《文艺评论》2016年第1期110-113,共4页张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
成书于南朝齐的《文心雕龙》虽以文字作品为研究对象,但其作者刘勰不可避免会具有图像的视界,这是因为绘画在当时已是一门相当成熟且逐渐文人化的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绘画已经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其题材逐渐从人物画中滋生...
关键词:《文心雕龙》 图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读 中国绘画 文字作品 文人化 山水画 
“义利之辩”对后世作家价值观及人格塑造的影响
《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范春玲 吴中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子学与古代文论的思辩性研究"(14YJC751008);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西完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行动方案研究"(ZDGG1405)阶段性成果
"义利之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辩题,从先秦诸子到现当代的文化价值取向,都关涉到这一命题。先秦诸子对于义利之辩,各家虽表述不同,但实际上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阐释了义利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对后世文人产生影响,尤其是儒家的"舍利取义"...
关键词:义利之辩 诸子 古代文论 
金玉崇拜与《文心雕龙》的金玉之喻被引量:2
《人文杂志》2015年第9期76-81,共6页吴中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西完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行动方案研究"(ZDGG1405)
在中国诗性文化语境中,作为自然物的金玉被看作是山川万物之精华,可以沟通神灵,又被赋予特有的文化品格,是永恒价值、高贵品格的象征。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存世的早期文字资料都大量存有金玉崇拜的文化烙印。金玉崇拜直接溶进了中华文化的...
关键词:金玉文化 文心雕龙 金玉喻文 
《文心雕龙》与中国叙事学的早期形态被引量:2
《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76-80,共5页吴中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性文化与<文心雕龙>的诗性遗存研究"(12BZW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诗品><文心雕龙>文献研究集成"(14ZDB068)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很久远,有关叙事的思想也很丰富。作为中国古代文论里程碑式的著作,《文心雕龙》在叙事学方面也有一定建树。刘勰认为,叙事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文心雕龙》所谈的30多种文体中,大多有叙事功能,其中史传文学最具叙事性...
关键词:《文心雕龙》 叙事学 叙事言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