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041)

作品数:10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兵王东聂丽君更多>>
相关机构:曲靖师范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评论》《北方论丛》《前沿》《文艺理论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写实越界现代艺术西方艺术巴赫金对话理论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巴赫金对话理论对文学阅读的启迪被引量:4
《文艺评论》2015年第9期21-26,共6页李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W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751041)阶段性成果
一、对话理论的产生巴赫金对话理论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在专制时代,不存在自由平等的对话,统治者是独语者,下级唯有服从听命。巴赫金在他创作的早期就遭遇到这种极大的阻碍,他最早的关于对话理论的著作写于20世纪20年代,如《审美活...
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理论 文学阅读 自由平等 20世纪 审美活动 统治者 主人公 
零符号理论:少数民族研究中的新维度被引量:2
《思想战线》2014年第5期17-22,共6页聂丽君 李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艺术中的零符号研究"阶段性成果(10YJC751041)
零符号作为一种元符号,在中西方语境中有着共通性和互补性。零符号包括空符号、数字0以及符号空,可以是实在的空间及事物,也可以是人造的代码,其能指或基本所指都是空无。零符号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修辞学、建筑空间等领域,而纸币—零...
关键词:零符号 知识生产 傈僳族 创世纪 
零符号在《李尔王》中的意义及作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228-233,共6页李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75104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建设项目
零符号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被人们大量使用,其能指形式在《李尔王》中主要有三种:数字0、货币和女性身体私处,三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悲剧的成因。但综合来看,零符号的主导作用是勾勒戏剧的结构和轮廓,并形成了以"nothing"为核心的元语言...
关键词:零符号 莎士比亚 《李尔王》 能指 元语言 “解释漩涡” 
德里达解构思维方式批判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6期178-184,共7页李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W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75104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解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20世纪后期影响甚大,但对之也存在诸多误解。德里达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突破并非是非理性的破坏,而是做了严密的逻辑分析,其异质性思维中包含了两个重要的视角:时间和他者。德里达的跨界书写暗合了后现代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 双重逻辑 局限 
罗兰·巴尔特的零符号思想与“越界”伦理被引量:3
《北方论丛》2013年第6期138-141,共4页王东 李兵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艺术中的零符号研究"(编号:10YJC751041)
巴尔特符号论的实质是一种"零符号",它指"意指空无"的能指与所指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巴尔特揭露了文学符号话语和风格背后的意识形态属性,并由此努力营建起他理想中的自由话语乌托邦世界,从中寄托出其颠覆社会固化规则的"越界"伦理意...
关键词:罗兰·巴尔特零符号 越界 结构关系 
零符号与中国艺术的变迁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年第11期72-76,2,共5页王东 李兵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艺术中的零符号研究"[编号:10YJC75104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语图关系理论视野下的现代艺术图像研究"的阶段成果
零符号观念有"作为缺席者替代品的零"和"作为无或作为空的零"两种。前者是西方艺术变迁的主要推动力,导致艺术写实到现代抽象的转变;后者则是中国艺术的渊源,导致了与西方绝然不同的中国国画体系,内含着儒道释的平衡结构,也决定了中国...
关键词:零符号 艺术变迁 写实 抽象 国画变革 民族化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正负效应
《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146-151,共6页李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ZW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75104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建设项目
误读在后现代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被视为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后现代误读理论的正面价值首先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对话等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给予读者极大的思想解放和阅读自由,对文学创作和阅读产生积极的效应。同时也导致确定性...
关键词:误读 效应 双重标准 
零符号与西方艺术的变迁被引量:5
《民族艺术》2013年第4期73-75,89,共4页王东 李兵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艺术中的零符号研究"(编号为10YJC75104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项目"语图关系理论视野下的现代艺术图像研究"阶段成果
"作为缺席者替代品的零"思想是西方艺术变迁的主要推动力,它导致艺术从写实转向现代抽象的变迁。现代艺术内部也因为零符号手段的微妙变化,形成了现代主义艺术、抽象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三个阶段。
关键词:零符号 现代艺术 写实 抽象 
“越界”的“纯形象”——论德勒兹的抽象艺术观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2年第2期106-112,319,共9页王东 李兵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阶段成果,编号:10YJC751041
德勒兹所推崇的弗朗西斯·培根的艺术属于具象写实与纯粹抽象之外的第三种艺术:"纯形象"艺术,也是处于路途中的"半抽象"艺术,这种艺术显示的是德勒兹欲望生成性和游牧精神,也是其越界政治哲学附身的肉体和"无器官身体"。
关键词:纯形象艺术 抽象艺术 现代艺术 越界 游牧 
德里达解构思想探源
《前沿》2012年第5期63-65,96,共4页李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CZW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YJC751041);曲靖师范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MS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十分驳杂,受到很多思想家的熏陶,探讨其思想源头对于厘清其思想脉络,汲取其有益的思维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解构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跟德里达的人生经历以及当代法国政治有紧密的联系。概而言之,方法论来...
关键词:解构 身份认同 批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