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5011-44024)

作品数:15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树国翟景运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乐府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国家祭祀郊祀创制谶纬汉代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后稷神话与西周郊祀的起源被引量:1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03-110,共8页张树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09BZW0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06JA75011-44024)的研究成果
后稷是周人传说中发明农业的文化英雄,后稷神话体现了高禖崇拜、社稷崇拜、始祖崇拜等郊祀制度的基本类型。后稷的感生神话孕含了原始农业祭时代的高禖求子秘仪;姜嫄、后稷之得名与原始祭祀中的农业神话关联很深,成为社稷崇拜的对象;气...
关键词:后稷神话 西周 郊祀 
诗性时历——《月令》与汉代祭事诗关系探析被引量:1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68-74,共7页张树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09BZW02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06JA75011-44024)的研究成果
《礼记·月令》是上古时代具有经典地位的时历书,同时也是政书,对天子岁时祭祀的种类和举行仪式的季节及功能具有规定性,为汉以后帝王们所恪守。岁时祭包括五郊迎气、社稷、山川、宗庙等"大祀",同时也包括诸如高禖、大雩、驱傩、八蜡等...
关键词:时历 月令 祭事诗 汉代 文学史 
谶纬《诗》学体系的建构及其影响被引量: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14-119,共6页张树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09BZW02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06JA75011-44024)
谶纬《诗》学是以《诗纬》为中心,以齐学为根基,以阴阳五行理论对《诗经》的阐释中发展而来的,包括"四始"、"五际"、"五性"、"六情"、"诗者天地之心"等概念。"四始"、"五际"通过时辰、时令、五行与《诗经》大小雅中几首诗篇的对应,解释...
关键词:谶纬《诗》学体系 齐诗 《诗纬》 阴阳五行 
论鼓吹曲辞与中古时代音乐舞蹈史诗的创作被引量:2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9-75,共7页张树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W02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06JA75011-44024)
魏晋迄唐的乐舞史诗主要保存在《宋书·乐志》、《隋书·音乐志》及《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为沿用《汉铙歌十八曲》曲调而创作的新题乐府,表现历代王朝开国承家的诗性历史。乐舞史诗作为独具民族特色的史诗范型,与中古时代战争频仍...
关键词:鼓吹曲辞 中古时代 乐舞史诗 
“口诵史诗”与“舞蹈史诗”——论周秦汉唐史诗形态及与郊庙祭仪之关系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11年第3期107-114,共8页张树国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06JA75011-4402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09BZW021)
古典史诗具有"口诵史诗"与"舞蹈史诗"两种形态。"口诵史诗"集中出现在西周初年,具有吟诵性、教训性及叙事性特征;而舞蹈史诗则从周初的"大武乐章"一直延伸到唐代,并与宗庙祭仪紧密结合,具有表演性、戏剧性和诗乐舞综合性的特征,是古代...
关键词:口诵史诗 舞蹈史诗 郊庙祭仪 
神道设教——论古代帝王的宗教职能与祭祀文学的核心特征被引量: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67-171,共5页张树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09BZW0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06JA75011-44024)
传说时代的古代帝王被赋予了贯通天地鬼神的世袭神性,来证明统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绝地天通"是上古信仰领域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巫觋沟通天地的本领为统治者所独占,原始普泛性的巫术文化发展为祭司文化;以天地鬼神崇拜为代表的郊祀庙享...
关键词:古代帝王 天地贯通 宗教职能 郊庙歌辞 
论《安世房中歌》与汉初宗庙祭乐的创制被引量:7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70-77,共8页张树国 
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09BZW02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06JA75011-44024)阶段性成果
《安世房中歌》17章最早记录于《汉书·礼乐志》,题为唐山夫人所作。清代以来争议不断。《安世房中歌》应包括"房中燕乐"和"房中祠乐"两部分,"房中燕乐"即周汉以来通称的"房中乐",包括"大海荡荡"等4首杂言体的楚声作品,为唐山夫人所作;...
关键词:《安世房中歌》 房中燕乐 房中祠乐 庙祀组诗 
《宋书·乐志》所见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记声方法被引量:1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翟景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编号:06JA75011-44024)
《宋书·乐志》在著录歌诗的时候,虽然没有记载完整的乐谱,却别具心裁地运用了以字记声等特殊方法,务求从歌辞、音乐两个方面全面保存历代乐府歌诗的原始面貌,让后人得以窥见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的某些音乐要素和表演细节,在传世典籍中堪...
关键词:宋书·乐志 乐府 声曲折 记声方法 
汉铙歌六首清人注疏考证被引量:2
《乐府学》2010年第1期82-106,共25页张树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国家祭祀形态与郊庙歌辞研究>(09BZW02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06JA75011-44024)项目成果
对《汉铙歌十八曲》的研究应该是从清代开始的,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本文主要对汉铙歌六首即《巫山高》、《思悲翁》、《圣人出》、《上之回》、《远如期》、《上陵》的清人注疏进行考证。《巫山高》、《思悲翁》作于高祖时期,前者为刘邦...
关键词:《巫山高》 《思悲翁》 《圣人出》 《上之回》 《远如期》 《上陵》 
论汉代游仙诗的来源、艺术形态及其影响被引量:1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225-235,共11页张树国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W021);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6JA75011-44024)
游仙观念来源于原始巫教和道家学派,在信仰、仪式与方技三个方面规定了游仙诗艺在汉代的发展方向和艺术形态特征。汉武帝时代的郊祀活动通过对神灵的献祭祈求游仙长生,祭神乐舞发展为游仙乐舞,在《郊祀歌》中得到完美的展现;同时游仙诗...
关键词:游仙诗 仪式形态 文本形态 游仙乐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