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30009)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常峥嵘更多>>
相关机构:忻州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宗教学研究》《佛学研究》《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唯识学欧阳竟无体用观佛学佛教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欧阳竟无的三重四种体用观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4期134-138,共5页常峥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佛教唯识学的批判性研究(09YJC730009)
欧阳竟无在《唯识抉择谈·抉择体用谈用义》中给出三重四种体用观。第一重"粗言"体用,第二重"细别"体用,第三重"以相明体用";其中第二重又区别"体中"与"用中",提出两种体用观:这样就有四种体用观。其中,第一种照应了中国传统体用理论框...
关键词:欧阳竟无 体用观 识智  
梵论与佛教平等观的五重差别
《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1期126-131,共6页常峥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佛教唯识学的批判性研究(09YJC730009)
梵论与佛教皆将"平等"视为与解脱有关之事,但可以辨别出二者平等观的五重差别:一、平等在解脱之路中位置的不同;二、本质下之平等与缘起中之平等的不同;三、淡化主体性与张扬主体性的不同;四、作为幻觉之不平等与作为事实之不平等的不同...
关键词:梵论 佛教 平等 
说通“中国唯识宗通史”之余——读杨维中教授《中国唯识宗通史》
《佛学研究》2010年第1期436-438,共3页常峥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佛教唯识学的批判性研究"(09YJC730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早在2003年,我就知道南京大学哲学系杨维中教授在写《中国唯识宗通史》,当时就疑惑与期愿并生。疑惑的是,究竟有多大的空间来言说中国唯识宗的史?另外,如果真要有个史,是唯识学史还是唯识宗史?说期愿,是因为宋代以来天台、华严...
关键词:唯识宗 中国 通史 教授 南京大学 哲学系 唯识学 著述 
体系与方法的张力——唯识学对佛学的一个宏观理解角度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50-53,共4页常峥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佛教唯识学的批判性研究"(09YJC730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唯识学看来,佛学是思想体系,但更是思想方法。佛教的思想方法既可说为反对象性思维的,也可说为精神自身批判性的:思维必有其对象,但从对象返回到精神自身,才是思维的真正目的;精神总渴望着内容,但从来没有不可或缺的本质性内容,它以...
关键词:体系 方法 文化策略 对象性 自证 二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