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品数:1586被引量:4081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东华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大学生东华社会科学服装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作者:张继东汤兵勇吴蕾杨以雄张竞琼更多>>
发文机构: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整体逻辑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劳动关系推进的启示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张雷 李晓晓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本论》经济正义观及其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2BKS005)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是一个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一逻辑体系的起始点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其逻辑突破点是以唯物批判揭示异化劳动,其逻辑支撑点是制度突破寻求劳动解放,其逻辑归宿点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通过这四个逻...
关键词:劳动正义 异化劳动 劳动自由 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精神上的契合性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陈秀清 俞慧文 
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编号:2023ZSW016)。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从实践精神方面考察,二者在唯物的精神、人本的精神、社会的精神、行动的精神和扬弃的精神五个方面都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实践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质生产力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贾淑品 李思宇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帝国主义本质研究”(项目编号:23&ZD327);2020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20BKS008)的阶段性成果。
在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发展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多元要素驱动、科技引领创新以及动态发展变革的功能性特征是其赋能长三角一体...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一体化 赋能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传统哪吒形象与《哪吒2:魔童闹海》服饰设计研究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贾玺增 张馨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秦代简牍《制衣篇》研究”(项目编号:2023AG02987)。
哪吒作为传统神话角色,在不同历史阶段反映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诸多诉求,是洞察传统文化发展脉络的关键窗口。本文聚焦于哪吒形象这一文化热点,系统地阐述哪吒形象的历史演变轨迹,以及动画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中哪吒服饰...
关键词:《哪吒2》 服饰形象 当代化 传统文化 
宋代纺织主题图像中女性的服饰叙事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牟金莹 卞向阳 隋佩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观念史视野下的中国历代服饰与当代汉服传承”(项目编号:21AG013)。
中国的纺织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纺织相关的美术作品也屡见不鲜,其叙事信息十分丰富。该文围绕宋代纺织主题图像,基于叙事者、叙事作品和观者三个核心要素构建叙事系统,通过对图像中女性服饰的分析,探究服饰叙事对宋代女性形象的塑造作...
关键词:女性形象 服饰叙事 纺织图像 宋代服饰 
唐代折枝花卉纹锦半臂结构研究与虚拟场景复原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谷雨珊 刘大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创新工程“西北地区出土古代织物的田野提取与实验室清理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21KGYG02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实验室综合资助项目“科技考古实验室”(项目编号:2024SYZH002);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出土纺织品保护”(项目编号:E030301);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装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微专业(项目编号:110105000515)。
通过对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出土的唐代折枝花卉纹锦半臂的科学检测分析和图像资料综合研究,揭示了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在唐代的纺织技术和文化交流情况。结合现代技术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哈式切片器等,精确复原样本的材...
关键词:半臂 服装结构 场景复原 唐代 
松江紫花布:文化内涵与纹样美学析论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张瀛月 茅丹 
紫花布是松江布中尤为特别的一种,其原料紫花棉具有天然的淡棕色泽。紫花布其因独特的颜色和优良的品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贸易品出口各国,于明清时期成为欧洲贵族时尚的象征。该文以松江紫花布为研究对象,结合松江布展示馆馆藏、民...
关键词:文化内涵 纹样美学 紫花布 松江布 文化价值 美学特征 
中英织物格纹元素比较研究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87-97,共11页刘慧 沈之韵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大项目“海外藏中国服饰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023SKZD11)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东华大学“励志计划”资助“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服饰文化遗产数智创新研究”。
以中英织物上的格纹元素为研究对象,以松江布格纹和苏格兰格纹为例,从国际视野出发,探索中英织物上格纹元素的历史演变、组织类型及色彩搭配原理。通过中英织物格纹图案的对比分析,得出其图案设计的共性与个性,同时提炼出两者在组织结...
关键词:格纹元素比较 织物 松江布格纹 苏格兰格纹 
新质赋能:艺术设计的范式转换与价值锚点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8-98,共1页刘晓东 
当AI技术成功复现《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景象,数字算法深度解析非遗织锦的精妙神韵与内在机理,虚拟现实技术精准重构园林庭院的清幽曲径之时,新质生产力正为艺术设计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范式转换与新的价值锚点。以智能技术与绿色发展...
关键词:非遗织锦 范式转换 AI技术 数字算法 虚拟现实技术 智能技术 绿色发展 创作路径 
超大城市郊区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人才与设计赋能路径——基于LDA模型与扎根理论的实证分析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刘晓东 彭湘斌 
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美丽中国’建设视域下上海乡村景观再生设计研究”(项目编号:YB2024-G-068);2024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文体旅商协同发展现状、趋势、难点和促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4020004);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23年度工艺美术科研课题“创新设计驱动下乡村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NACS2023-I-38)。
超大城市郊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如何通过数字化功能拓展来满足其多元化需求并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该文基于知网(CNKI)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模型,识别出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三大主要主...
关键词:超大城市郊区 数字乡村建设 LDA主题模型 扎根理论 人才赋能 设计赋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