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

作品数:1224被引量:81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中华戏曲》
主办单位: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4年3期更多>>
发文主题:戏曲戏曲文物考述戏台中国戏曲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麻国钧李跃忠徐宏图元鹏飞周华斌更多>>
发文机构:山西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厢记》【络丝娘煞尾】斟疑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84-104,共21页刘兴利 
《西厢记》元刊本已佚,明清两代刊本有一百多种,这在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诸刊本关于【络丝娘煞尾】去留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王本”和“凌本”最具代表性。“凌本”最大限度地复现了元刊本《西厢记》原貌,其保留【络...
关键词:《西厢记》 【络丝娘煞尾】 度尾 “坐间代唱”说 【小络丝娘煞尾】 
北曲【清江引】:雅俗对流、南北交化的一个典型样本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67-83,共17页时俊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北曲联套流变研究”(项目编号:19BZW079)
北曲【清江引】又名【江儿水】,其源头可追溯至南宋琴曲《清江引》,借由道情进入北曲曲牌系统。初入元曲,马致远等人的【清江引】小令,仍然用于表达文人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省思。至贯云石时代,【清江引】开始俗化,用于言情,在明代则...
关键词:【清江引】琴曲 道情 小曲 南曲 
南戏《张协状元》所用谚语十四则补释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55-66,共12页张勇风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石刻戏剧史料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2&ZD261);2024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加强山西戏曲文物保护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4ZD013)
南戏《张协状元》中谚语运用颇多,它们多来自两宋及前代诗词文赋、讲禅讲经或说话艺术。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和胡雪冈《张协状元校释》对此多有详注。今选取十四则二书未出注或我们发现有宋代或更早出处者进行考释,既对《张...
关键词:《张协状元》 谚语 说话艺术 南戏发生 
元代戏曲“伎剧”观探析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39-54,共16页刘二永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史通论”(项目编号:18CB16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美学史”(项目编号:2022M711991)
戏曲观是关乎戏曲性质及其发展趋向的重要问题,因其综合性的特征,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要素的侧重,便形成不同的戏曲观。元代,胡祗遹从生长环境的视角指出元杂剧为“伎剧”,这不仅体现了娼妓为元杂剧的演剧主体、被关注焦点的现实,强调了...
关键词:伎剧 胡祗遹 夏庭芝 戏曲观 
出土宋元瓷器词曲辑考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18-38,5,共22页都刘平 
2024—202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见宋元磁州窑瓷器词曲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HB24ZW001)阶段性成果
出土瓷器上的宋元词曲,既有不见于文献记载的佚名氏之作,也有诸如张先、陈草庵、吴弘道、童童等名家作品。不仅可以补遗、校勘《全宋词》《全元散曲》,更为研讨金元时期元曲创生期民间形态、词曲共生互生等曲学史、词学史上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出土瓷器 宋词 金元散曲 词曲关系 
赌风与杂戏:新见临猗宋墓人物壁画考论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1-17,282,共18页公蒗蒗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石刻戏剧史料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2&ZD261);2023年度山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民间社火文献整理与形态研究”(项目编号:RWSK2324)
山西运城临猗天兴村宋代熙宁八年(1075)M1墓前室东西壁壁画反映了北宋中期山西南部的赌风炽热与杂戏盛行。东壁五人围绕骰盆、骰子和筹码,矛盾冲突明显,在敷演相关故事,这是墓主人生前志趣的体现,也与北宋民间的好赌风气相关;西壁五人...
关键词:赌风 杂戏 赌博戏 戏剧形态 
“十七年”时期西安三意社艺人“改造”探绎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250-269,共20页李有军 张雯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戏曲剧本乐体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21H017);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抗战时期西安剧社戏曲生产及其救亡演剧活动研究(1931—1945)”(项目编号:2021QNYC121)
“十七年”时期,在“戏改”政策的推动下,西安传统秦腔民间班社三意社的艺人群体,逐渐完成“旧戏子”向新文艺工作者的身份转变。西安三意社艺人群体在接受“改人”的过程中,有效“戒除了旧社会遗留的封建旧习”,接受了“以推动艺人与...
关键词:“十七年” 西安三意社 “改人” 身份认同 
从秧歌剧到红色经典——《白毛女》的生成及叙事流变研究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233-249,共17页孟丽花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红色经典”的跨文本研究(项目编号:16AZW003)
作为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白毛女》是20世纪中国文艺对工农大众进行社会主义启蒙的重要文本。这一经典包括始源性歌剧文本以及衍生性文本如电影、芭蕾舞剧、京剧等。源自民间传说的民族歌剧《白毛女》生成于延安时期新生政权致力...
关键词:秧歌剧 《白毛女》 社会主义启蒙 文化领导权 意识形态 
论近代曲艺批评的转型、特征及意义——以近代报刊为中心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219-232,共14页盛书琪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清至民国时期京津沪报刊曲艺资料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1BB029)
近代报刊的出现推动并成就了近代曲艺的繁荣,近代曲艺批评由此勃兴。较之古代,近代曲艺批评呈现批评主体大众化、文体类型多样化、改良思辨激烈化的现代转型。其内部,亦因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题材的不同而特征明显。在学界对近代...
关键词:近代曲艺批评 近代报刊 批评主体 现代转型 中国特色曲艺批评理论 
清宫寿戏《万寿长生》考述
《中华戏曲》2024年第3期179-194,共16页刘铁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廷戏剧史料汇编与文献文物研究”(项目编号:20&ZD270)
清宫寿戏《万寿长生》见有嘉庆七年串关本、嘉庆十四年嘉庆五旬万寿暨孝和睿皇后千秋承应八出总本,则其至迟在嘉庆并有可能在乾隆时即已出现。且至迟在嘉庆十四年,题目已由《衍庆长生》改为《万寿长生》,后来又有个别时候写作《庆祝长生...
关键词:《万寿长生》 《衍庆长生》 寿戏 清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