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

作品数:4651被引量:27270H指数:90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语文》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语言学方言现代汉语中国语文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沈家煊袁毓林江蓝生吴福祥王灿龙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民族语文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皖中江淮官话鼻音声母的塞化音变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180-192,255,共14页祝晨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ZDA307)资助。
皖中江淮官话多个方言点的鼻音声母[m、n、ŋ]带有同部位塞音色彩。本文分析“鼻音+塞音”结构的语音特征,判断其性质为后塞鼻音[m^(b)、n^(d)、ŋ^(g)]。塞化音变倾向于发生在高元音前。[m^(b)]来源于中古明母;[ŋ^(g)]来源于中古影疑母...
关键词:江淮官话 鼻音声母 塞化 音变 
古汉语“使”的小句整合功能
《中国语文》2025年第2期221-231,256,共12页姜南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汉语史的话语标记词库建设和研究”(2024ZD250);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2024年度扶持计划“回鹘文献学”(2024JXZ006)资助。
古汉语“使”(包含“使”“令”等使役动词)的语法化不仅限于使役到条件的演变,从使役动词发展为假设连词,伴随“使”字动词性减弱而产生的小句联结功能,同样也是语法化的结果。估且视作篇章连接成分的“使”可以得到梵汉佛经对勘及汉语...
关键词:“使” 小句整合 句式延展 省缩构式 
不对称音系结构引发的音位合并——以义乌方言为例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53-62,127,共11页施俊 
国家社科基金“吴闽方言韵母读音层次比较研究”(18BYY055)的资助。
本文把义乌方言按老派的元音系统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方言点,甲类有四个中元音,乙类、丙类有三个中元音,丁类有两个中元音,甲类与丁类为对称结构,乙类和丙类为不对称结构。乙类点新派/■/和/o/合并,丙类点新派/ε/和/e/合并,甲类点新派四...
关键词:不对称 音系结构 音位合并 义乌方言 
关于中古重纽的疑问和思考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73-86,127,128,共16页赵日新 
北京语言大学一流学科团队支持计划(2023YGF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40年来两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的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20&ZD300)的资助。
本文从中古韵书中已是“既成事实”的重纽现象出发,以认可重纽有实际的语音差别(客观上是辨字的)为前提,思考汉语方言语音调查中跟重纽现象相关或相类似的一些问题。一般认为重纽有实际的语音差别,然则此种差别是音位的对立还是音值的参...
关键词:中古音 重纽 音类 音值 钝音分韵 
广东闽语多功能词“放”——内部演变与外部接触共现的个案
《中国语文》2024年第6期690-700,767,共12页徐宇航 
澳门大学研究委员会立项项目“汉语方言多功能词研究”(MYRG-GRG2023-00021-FAH)支持。
据现有研究,福建闽语并无多功能词“放”,广东闽语“放”的多功能特征表现则非常突出。本文自东向西,以广东东部潮州、中部中山、西部茂名三地闽语为考察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全面描写三地闽语“放”的多功能特征,并对这种多功能特征的形...
关键词:广东闽语 多功能词“放” 语法化 语言接触 
清代满(蒙)汉合璧文献词汇研究的旗人汉语视角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84-595,639,共13页王继红 马楷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至民国北京话的语法演变研究与标注语料库建设"(22&ZD307)阶段性成果。
清代满(蒙)汉合璧语言翻译类教材的汉文部分记录了旗人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文献的不断发掘和整理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新的研究视角,帮助进一步认识旗人汉语的内部差异,从旗人汉语与元代前后汉儿言语之...
关键词:满(蒙)汉合璧文献 旗人汉语 北方汉语 《汉语大词典》 
朝鲜汉字音重纽对立的本质及意义——兼从朝鲜汉字音的声介结构看中古汉语雅音特征
《中国语文》2024年第3期273-286,382,383,共16页倪博洋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朝鲜汉字音与中古士大夫雅音体系研究”(AS230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民国珍稀时音韵书韵图整理集成与研究”(19ZDA308)成果。
朝鲜汉字音的牙喉音不反映中古早期《切韵》时代的重A与重B对立,而是反映中古后期的三等、重B与四等、重A的对立。从朝鲜汉字音声介结构可以看出轻唇音产生并失去介音,精组读人四等,近代知二庄、知三章互补两分的体系开始形成。这一结...
关键词:朝鲜汉字音 重纽 中原雅音 声介系统 中古汉语 
汉语并列式四字格的历史来源、性质与特征
《中国语文》2024年第3期341-354,384,共15页裴泓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词法特点的探究与词法理论的构建”(22JJD740001)的资助。
四字格是汉语乃至整个汉藏语系中一种独特的词法模式,其中并列式四字格在汉语中最为典型且最为发达。本文选取“动宾+动宾”式以及“定中+定中”式两种最为典型的并列式四字格为代表,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汉语并列式四字格的来源、性质与...
关键词:并列式四字格 习语 词法模式 评价性形态 
甘青一带与/宾格标记“啊/哈”探源
《中国语文》2024年第1期3-19,126,共18页徐丹 
欧洲科学研究基金委员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ERC)提供的Horizon 2020 ERC-2019-AdG 883700-TRAM项目的资助。
本文通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花儿”辅助以六十年代的语料调查探讨甘青一带与/宾格标记“啊/哈”的发展轨迹。这一个时间段的材料反映出,“花儿”里的语序是动宾(VO)结构,有OV语序时可以不用任何标记,六十年代的语言调查也...
关键词:花儿木 格标记 话题标记 甘青语言 
契丹字拟音的再检讨被引量:1
《中国语文》2024年第1期100-110,128,共12页孙伯君 
鉴于此前学界基于汉字拟定契丹文的读音时,对古代汉语与阿尔泰语语音系统的总体差异,汉语在契丹人口语中的“番式”变读的认识还不够系统,本文特结合女真文文献、汉语在蒙古语中的“番式”变读规律,以及契丹小字对汉字的注音等,梳理了...
关键词:契丹小字 语音构拟 “番式”汉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