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训诂学报》

作品数:132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训诂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训诂学会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训诂校勘考辨异文考释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王华宝曾昭聪汪少华张玉梅真大成更多>>
发文机构: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名物训释的层次性指向和关联性指向——以《周礼正义》(《冬官·考工记》)为例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96-108,共13页李亚明 
《周礼》最后一部分《冬官·考工记》(以下简称《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兼释其正文与注疏的集大成者,当推清代孙诒让所撰《周礼正义》。本文以《考工记》的名物训释为主要考察对象,归纳并提...
关键词:《考工记》 名物 训释 层次性 关联性 
“兔豪”考辨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陆锡兴 
吐鲁番衣物疏中的“兔毫”是赤笔代表,南北朝到唐代民俗的辟恶去病之物。
关键词:兔毫 衣物疏 赤笔 辟恶 狐皮 
关于《史记》古写本异文校勘研究的几点思考——兼及《史记》修订本对古写本异文的采用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37-49,共13页王华宝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太史公书》异文整理与研究”(18BZS013)阶段性成果。
随着《史记》修订本的问世与出土文献研究的深入,《史记》校勘研究成果不断,而《史记》古写本异文的研究,虽有少量论文,但总体上对张玉春《〈史记〉版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似突破不多,更不够系统深入,《史记》修订本对古写本的采择还有...
关键词:《史记》 古写本 修订本 异文 校勘 
说“馀音绕梁”——兼谈词义理解中的模棱两可现象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78-88,共11页王云路 
成语“馀音绕梁”的“馀音”,人们通常都理解为“尾音”,是错误的。“馀音”就是美音,形容声音婉转悠长。“馀”因为食物充足义而引申出美好义,可以形容或修饰许多事物。由此也说明词义理解中有模棱两可的情形。
关键词:馀音 清音 遗音 同步引申 同步构词 
《二十四史》讹误辨正七则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25-36,共12页杨琳 
传本《二十四史》虽经众多学者校勘,然其中仍有不少讹夺衍乱之文迄今尚未揭发辨正,既已发现者有些也是非未决。中华书局正在组织专家对旧版《二十四史》点校本进行全面修订,本文对“左颁功臣”“革带太急”“摩勒金环”“郭黁”“粪函...
关键词:《二十四史》 讹误 校勘 
汉文佛典疑难字词札考(续)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210-220,共11页郑贤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文佛典文字汇编、考释及研究”(16ZDA171)结题成果之一。
学界常用的“国学大师网”收录了一批音义未详的字,论文从中选取27个可见于汉文佛典的字进行考辨,为其补充读音、意义与用例,以期为今后网站的完善及《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国学大师网 音义 疑难字 
语气词“去来”的生成历程与语用嬗变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王建军 刘通 
“去”和“来”原本是两个独立的语气词,因功能相类,二者逐渐凝固成为一个独特的二元组合。语气词“去来”的生成大致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接合、黏合和融合。这三个阶段恰代表了其语法化和词汇化的三个步骤。“去来”自产生以来,...
关键词:语气词 去来 语法化 词汇化 语用嬗变 
闽方言天文时令类词语书证溯源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200-209,共10页张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整理与研究》(22YJC74010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若干门研究》(22FYYB062)阶段性成果。
《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是一部“乡谈”与“正音”相对照的词语类编,成书时代为明洪武末永乐初,“乡谈”和少部分“正音”是明代闽方言词语,可为部分现代闽方言词语提供最早书证。本文考释了其中的14个天文时令类词语。
关键词:闽方言 书证溯源 《新刻增校切用正音乡谈杂字大全》 
语源义的性质——以“离析”义同源词族为例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131-147,共17页万久富 
所谓“核心义”与“语源义”具有一致的内涵,只是不同视角的不同名称。根词为“析”的同源词族包含“析”“斯”“虒”“支”“易”“犀”等支族,该词族的语源义为“离析”,而“开裂”“断开”“分离”“分开”“分叉”“分散”“脱离...
关键词:语源 语源义 词族   
《毛诗传笺》“犹”类训语的形式、作用与辞书义项设立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232-246,共15页刘芳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古汉语英译大词典编纂与数据库建设研究”(21JZD049)的阶段性成果。
《毛诗传笺》中的“犹”类训语,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某,犹某也”类和“某,犹某”两类;按作用分,可以分为释词和释句两类。当训释对象是语词时,既有文意训释,也有词义训释,要注意区分。辞书据“犹”类训语立项,需要注意:文意训释不当立...
关键词:训诂术语“犹” 《毛诗传笺》 义项设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