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言学研究》

作品数:338被引量:14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历史语言学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法与词汇学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上古方言句法法化中古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董秀芳洪波赵长才敏春芳汪维辉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结构省缩与句法降级:评注性副词“好歹”的形成过程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9-132,共14页韦志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14ZDB092);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唐代语法专题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资助项目“小句整合视角下汉语正反问句的来源和演变研究”(2023M733867)的资助
本文从小句整合视角出发审视评注性副词“好歹”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认为副词“好歹”的形成与选择让步条件句的演变密切相关。“好”和“歹”可以构成并列短语“好歹”出现在选择让步条件句中,随着让步条件句由复句整合为单句,“好歹...
关键词:好歹 评注性副词 结构省缩 句法降级 小句整合 
《左传》“赵穿攻灵公於桃园”辨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108-118,共11页池明明 
《左传·宣公二年》“赵穿攻灵公於桃园”,王引之认为“攻”字原作“杀”,并提出字形、字义、字音及书证四方面的证据。本文认为,王引之的四个证据都有问题,《左传》本作“攻”不误。在一些先秦史书中,“攻”可以解读出包含动作结果的...
关键词:《左传》 出土文献 校勘 
再释“侬”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90-107,共18页盛益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文献考证和历史比较的吴语语法史研究”(23AYY009)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先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历史文献及汉语方言中的“侬”。首先,文章认同“侬”的本字是“农”,在南朝吴语中发生了{农民}>{人}的创新性词义演变,并非壮侗语底层词;其次,文章认为中古文献中“侬”虽有指说话人的用法,但并非第一...
关键词: 语义创新 人称代词 复数单数化 
“帐”与“账”的古今流变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73-89,共17页王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辞书编纂用大型多功能语料库建设与研究”(23&ZD314)阶段性成果
现代汉语中,表示和钱财、账目、债务等有关的复音词“账×”“×账”被误写作异形词“帐×”“×帐”的现象很常见,网络上更是非常普遍。通过考察分析,本文认为这一现象和“帐”“账”的古今发展演变、常见的古代辞书中“账”的缺失、...
关键词:  词义 流变 定性 
器物名词及其派生动词研究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58-72,共15页黄树先 郇国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项目“汉藏语基本词词库建设”(2018VJX074)阶段性成果
工具、器物是语言里的名词;器具各有其用途,派生出相应的动词,是很自然的词义演变。一段时间以来,汉语的研究,尤其是汉语史的研究,词类的活用,特别是名词用作动词,被认为是汉语一个显著的特点。本文借助语义类型学,梳理名词转用为动词,...
关键词:词类转用 名词与动词 语义类型 
清代汴洛地区语音特征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43-57,共15页赵祎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民国汴洛地区语音史研究”(23BYY069);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河南方言地图编写与研究”(21AYY00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语料库的中原官话共时比较与历时探考研究”(21&ZD286)
文章借助清初豫东李子金《书学慎余》和清末豫西杨金标《太极音韵》两书音系及乾嘉年间河内范照藜《乡音正误》所记的汴洛音,参照明清北京话,归纳出清代汴洛地区语音特征31条,即11声母17韵母3声调。这对还原、重建清代汴洛方言音韵史具...
关键词:《书学慎余》 《太极音韵》 清代汴洛地区 语音特征 
原始闽北区方言里的*oi和*oiŋ及其相关的两个韵母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42,共32页 
本文在罗杰瑞(Norman 1969)和孙顺(2016)的基础上给原始闽北区方言构拟*oi(如“袋”“螺”“骨”)和*oiŋ(如“盆”“断”“村”)及其相关的*yŋ(如“冢”“肿”“穷”)和*ioiŋ(如“春”“银”“雲”)。
关键词:原始闽北区方言 音韵史 *oi *oiŋ *ioiŋ *yŋ 
《中原音韵》萧豪韵的构拟——兼论《中原音韵》二等牙喉音开口介音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麦耘 
本文对元代散曲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证明《中原音韵》萧豪韵舒声韵里一二等与三四等具有不同的韵腹元音,但入声里则韵腹相同;同时认为其一等与二等帮、泥母的对立不是韵腹的对立。为解释这种情况,比较《蒙古字韵》,构拟[-ɣ-]介音在二等...
关键词:萧豪韵韵腹 一二等与三四等关系 一等与二等的对立 二等牙喉音介音 
《历史语言学研究》稿约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233-233,共1页《历史语言学研究》编辑部 
一《历史语言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法与词汇学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系列学术集刊,旨在为国内外历史语言学界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021年开始,本刊改为一年两辑...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 出版发行 学术交流平台 历史语言学 重点学科 学术论文 商务印书馆 
汉魏六朝汉译佛经“云何”“何等”的差异及“何等”表复数功能的来源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222-232,共11页蒋林芝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佛典语言的中国化”(20&ZD304)阶段性成果
汉魏六朝汉译佛经中“云何/何等”作主语询问事物时用法有别:“云何”更多的是和单数NP组合,侧重于问概念的含义,对译梵语kim,意为“什么”;而“何等”后面常跟着复数NP,侧重于问内容的项目,对译katama,表示“哪几个”“哪些”。汉译佛...
关键词:汉译佛经 云何 何等 数量特征 梵汉对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