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研究》

作品数:558被引量:2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美学研究》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4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美学审美艺术意象稿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张玉能杨明刚丁月华祁志祥张利群更多>>
发文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西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电影美学”:一个新时期以来电影学研究关键词的概念史考察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150-164,共15页符晓 王垚 
“电影美学”长期在中文电影学研究中被看作一个源自美学且不言自明的概念。从概念史的角度来看,中文学界的“电影美学”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登场,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扬光大,进而成为中文电影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新世纪之后更是...
关键词:电影美学 概念史 电影理论 电影本体论 电影学学科化 
论清初“四王”题画诗与画面图像之互文关系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130-149,共20页张兵 王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初诗人雅集与诗风演进研究”(19BZW075)阶段性成果
清初“四王”作为传统文人画的集大成者,对题画书法与题画诗的意义有非常自觉的体认。其大量的绘画作品已不再是图像的自我独白,而是诗书画三者互文的结合体。“四王”题画诗与画面图像的互文关系,在内容上既表现为题画诗与画面物象紧...
关键词:清初“四王” 题画诗 书法 绘画 互文 
唯乐不可以为伪——诗教与乐教之辨异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116-129,共14页胡远远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省级政府基础教育统筹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FA19006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先秦意象观语义衍变研究”(项目编号:2023BWX024);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电子信息类国家一流专业群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128)阶段性成果
“唯乐不可以为伪”这一命题体现了以“情”为本位的乐教观,与之相比,诗教也称“感物动情”。但是,诗植根于“诗用观”,表现出现实性;乐论则把乐的发生比附于天地自然秩序,具有先验性。乐教称“乐以象德”“德音之谓乐”。“德”,得(道)...
关键词:《乐记》 “情” “伪” 乐以象德 
“生生”之乐——宋代理学乐论的生命精神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97-115,共19页郭鹏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文艺美学思想发展与中华美学精神研究”(22JJD750029)阶段性成果
宋代理学乐论深受《周易》影响,为“生生”之学所贯通,把生命作为乐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讨论乐的本源、通变与境界。宋代理学家认为“生生之理”是乐之本源,从形上、形下两方面肯定了自然之乐的存在,达成了道与器、艺术与自然...
关键词:宋代 理学 乐论 《周易》 生生 
从人物传神到山水意境——“气韵生动”的哲学归因与美学启示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82-96,共15页王天乐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饶宗颐绘画艺术研究”(批准号:GD24LN06)阶段性研究成果
谢赫“气韵生动”的提出有其内在的哲学根源与思想逻辑,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多集中在“气韵”和“生动”的字词阐释或断句分析中。将“气韵”重新放置于魏晋人物品评的语境中,比较“传神”与“气韵”的不同含义,能够指出“气韵”概念背...
关键词:气韵生动 感应 意境 山水 
事件理论与艺术学研究结合的三种路径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59-81,共23页陈汉 
近年来,作为一种话语、范畴和方法而兴起的事件理论,得到艺术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事件”的不同理解方式,决定了艺术研究与事件概念结合的三种取向:其一,事件概念作为建构欧陆左翼理论家哲学体系的本体论基础,其对20世纪下半叶欧...
关键词:事件理论 事件 艺术学 艺术社会学 
命运与抗争——一个中西现代悲剧理论的共同主题和问题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39-58,共20页丁尔苏 
命运不仅无常,而且无情,乃至残酷,这是人的基本生存状况。但如何面对人生苦难,文学家和理论家各抒己见。总的来说,中西方现代悲剧理论都强调艺术家在呈现人间苦难的同时必须展现悲剧人物对苦难的反抗和超越。这一立场可以追溯至康德的...
关键词:悲剧理论 悲剧悖论 哀伤 崇高 德国古典美学 
论唐代南方客思的美学形相及传统生成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19-36,共18页刘晓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代南方地域文人流动与文学书写的文化学考察”(20CZW012)阶段性成果
客思在不同空间的文学传统中往往具有相异的审美感觉,与北方边域相比,唐代诗文中南方客思呈现出忧郁悱恻、深回哀切的美学形相,体现了地理环境和文学传统对情思审美的形塑建构过程。南方地域山水叠映、晦暗杳迷的地貌与生态景观,施予“...
关键词:唐代 南方 客思美学 地理环境 文学传统 
早期中国佛教美学中的形式问题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3-18,共16页马麟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编号:GZB2023055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资助(2024M752448)阶段性成果
形式问题是早期中国佛教美学的一个中心议题,各家各派观点不一。与韦伯的全称判断“救赎宗教贬斥形式”不同,早期中国佛教美学的形式理论有三种审美价值判断:一是源于小乘禁欲主义思潮的贬斥论,二是融合本土形式化审美思潮的褒扬论,三...
关键词:早期中国佛教美学 审美形式 价值判断 中观论 
稿约
《中国美学研究》2024年第2期316-316,共1页
《中国美学研究》是以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为主,兼及心理美学、西方美学等著译的学术集刊,每年出版2期,分别于每年6月、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欢迎名家和中青年学者赐稿,对于青年硕博士生乃至民间高手的优秀论文,也同...
关键词:心理美学 中国美学 研究 西方美学 学术集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