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古》

作品数:13149被引量:17584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农业考古》
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农业考古农业茶叶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陈文华陶德臣施由明余悦陈文华更多>>
发文机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门头“太阳人”石刻反映的天、人观念新释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杨阳 杨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缘地域下古蜀文明起源与早期演进研究”(项目编号:21BZS017)。
东门头遗址的一件“太阳人”石刻上刻画了日、星、人的形象,反映了三峡先民的高超刻技和审美意识,这是早期天、人崇拜观念的体现。石刻上的天体无疑象征着天上神灵,史前民众认为太阳是庇护农业之神,并与农业文明直接关联,具有祈祷丰收...
关键词:“太阳人”石刻 天体认识 祖先崇拜 伏羲形象 
从考古发现看新疆干果遗存及相关问题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牟新慧 
近年来,新疆考古发现了许多干果遗存,有葡萄干、红枣、核桃、酸梅干、杏干、巴旦木等。新疆干果的制作、食用与传播,历史悠久,空间上横跨天山南北。新疆出土文物、文献所见干果遗存和相关记载,说明新疆干果的制作工艺以葡萄制干工艺为代...
关键词:新疆 考古发现 出土文书 干果 
河南地区二里岗文化生业模式的考古学证据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陈煦 王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东疆地区青铜至铁器时代先民食谱与家畜饲养策略的稳定同位素研究”(项目编号:2018CKG023)。
河南地区作为中华文明和农耕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生业经济的重点地区,而二里岗文化阶段是研究早期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研究河南地区二里岗文化的生业模式有助于理解早期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河南地区二里岗...
关键词:河南 二里岗文化 生业模式 农业种植制度 
国内外贝丘遗址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韦嘉胜 郝秀东 欧阳绪红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西环江典型喀斯特关键带现代花粉传播机制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项目编号:2023GXNSFBA02626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广西邕江流域全新世贝丘遗址的孢粉记录与古环境定量重建”(项目编号:223109)。
贝丘遗址多位于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沿岸,这些地区通常也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因此,贝丘遗址的分布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古代农业经济的线索。通过对贝丘遗址的研究,进而探究农业起源,对于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生...
关键词:农业起源 贝丘遗址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饭稻羹鱼:《齐民要术》中的南方因素(下)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曾雄生 
北魏贾思勰撰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传统农学经典中的经典,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料。该书共十卷,除第十卷标题为“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外,言下之意,前九卷所载之内容,当属北魏统治下的所谓“中国”之物产。因而,《齐...
关键词:《齐民要术》 贾思勰 南方因素 物产 
新石器时代晚期粤北、粤西的稻作文化——以曲江石峡、封开杏花河遗址为中心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张巨保 
广东新石器时代晚期栽培稻遗存,以曲江石峡文化遗址和封开杏花河文化遗址为代表,两者在同一历史发展阶段都发现了栽培稻遗存,这些稻作遗存为研究岭南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和传播提供了实物证据。由粤北传播而来的石峡古稻在杏花河地区实...
关键词:曲江石峡遗址 封开杏花河遗址 稻作文化研究 
新时代乡村文化共同体建构的现实要求、多维困境与逻辑转向——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的思考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5-13,共9页陈东琼 李婷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文明乡风建设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之义,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文化共同体是...
关键词:乡村文化共同体 逻辑转向 乡村振兴 现代乡村文明 
大遗址保护利用赋能社区发展与乡村振兴——以良渚遗址为例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杜晓帆 全轶先 孔梦悦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领域,因其规模大、范围广,保护管理存在较多难题。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在保护利用的过程中,为应对遗产保护限制和地区发展诉求之间的诸多矛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从生态治理与人居环境改善、民生保障与...
关键词:大遗址 良渚遗址 乡村振兴 
磁山遗址饮食模式的实验考古观察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20-25,共6页唐邦城 黎海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项目编号:21&ZD22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技视野下的巴蜀铜器与社会研究”(项目编号:21AKG008)。
对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的陶盂、陶支脚进行实验重建,验证了严文明先生于1982年提出的磁山遗址陶盂、陶支脚可能作为组合型炊煮器观点的可行性,并阐述其构成的炊煮器优点与户外适用特点。开展饮食模式重构实验,认为磁山遗址生活的先民...
关键词:磁山遗址 陶盂 陶支脚 实验考古 史前陶器 
明清时期福建的柑橘生产及其影响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182-192,共11页吴忱恬 李昕升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明清以来番薯史资料集成汇考”(项目编号:2021SJZDA116)。
中国重要柑橘产区福建,至迟在三国时期已有柑橘生产,唐代、宋代逐渐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传统社会最高峰。这一时期,福建柑橘品种丰富、名称繁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品种资源。漳州作为福建柑橘重要产区,为明清时期全国著名产地,规模大...
关键词:明清时期 福建 柑橘 生产 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