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作品数:450被引量:38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苟爱萍陈磊庄会秀范淑英宗恒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图像艺术设计唐代绘画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艺术源流及其佛教图像研究
《艺术教育》2025年第4期122-125,共4页王姝诺 
汉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艺术既受到汉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佛教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传播及影响力逐渐增强,也反映在墓室壁画的绘制上。文章通过分析该时期墓室壁画中的佛教主题、佛陀形象和图像符号...
关键词:汉魏晋南北朝 墓室壁画 佛教图像 艺术考古 
对北朝墓葬装饰中风神所持道具的观察与思考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5年第3期64-67,共4页曹璐 
北朝墓葬图像中出现了汉晋时期墓葬装饰中不曾出现过的手持道具的风神,本文对其所持造风用具风巾和风袋的来源进行探究。风神的本体为本土神衹,却手持佛教风神的造风道具,这不仅显示了佛教图像的传播路径,也体现了本土图像与外来宗教图...
关键词:北朝 风神 风巾 风袋 
叶浅予漫画创作在中国画影响下的转变——以《天堂记》为例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王媛媛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研究”(22ZD14)。
叶浅予1948年访美归国后为北平的《新民报》创作了漫画组画《天堂记》。《天堂记》相较于叶浅予之前的漫画作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不仅运用速写和漫画相结合的手法,以纪实的形式从新的视角来透视美国社会现象,更是对其先进与繁荣背后的...
关键词:《天堂记》 叶浅予 漫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青年新型社交方式的理性审思--基于网络趣缘社交研究
《陕西教育(高教版)》2025年第3期55-57,共3页陶沙 
2023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网络空间视域下陕西艺术类高校青年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XKT46);2023年度西安美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网络育人视域下陕西高校青年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SY004)。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当代高校青年的社交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基于“趣缘”形成了诸多新型的社交群体,在多样化的社交群体中高校青年从“我的”角度出发,以“搭子交往”为方式,主动构建“信息茧房”,是网络趣缘的最大受惠者,...
关键词:网络趣缘社群 高校青年 新型社交方式 生成逻辑 
安徽灵璧地区钟馗画传承与发展调研
《艺术研究快报》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华新宇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探讨了安徽灵璧地区钟馗画的创作起源及艺术特征。作为灵璧钟馗画的代表,尹氏钟馗画三代传承人皆延续了吴道子的传统创作方式,遵循严谨的师徒制度。其市场销售模式较为单一,一类为传统市场销售模式,另一类...
关键词:灵璧地区 钟馗画 传承与发展 
从四神图像探析汉代的天人合一观念——以洛阳卜千秋墓为例
《收藏与投资》2025年第2期57-59,共3页袁碧婷 
四神图像的出现来源于我国天文学知识的发展。汉代由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观念的流行,四神图像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现阶段,对于四神图像的研究多呈现两种趋势:其一,汉代墓室壁画以确定图像身份为主,没有涉及图像在墓室中的空间位置;其...
关键词:汉代 卜千秋墓 四神图像 时空观 天人合一 
从《密苏里州社会史》看托马斯·哈特·本顿“折中”的杰斐逊式倾向及其背离
《美术观察》2025年第2期58-62,共5页马晓琳 邓书宁 
在罗斯福新政改革第一阶段,美国地区主义艺术家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1889—1975)的壁画就收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与地区主义者的“支持”两种声音。直至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宣称以超越对立的眼光看待本...
关键词:托马斯·哈特·本顿 《密苏里州社会史》 杰斐逊主义 
“在地性”策展的微更新机制研究——基于艺术地理的视角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张仕骏 
陕西省教育厅2024年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日本筑波科学城对秦创原建设的观念启发与经验探索”(2024ZC-YBXM-043);西安美术学院2023年学科建设项目“研究型展览的生态建构与发展”(YSXLL-202325)研究成果。
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地理成为对身份、区域、中心等重要议题的关注。本文将“在地性”策展纳入此研究范畴,通过辨析“在地性”在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的多重语义,讨论其对特定地点实现“微更新”的策略。进一步指出“在地性”的泛化使用...
关键词:在地性 艺术介入 微更新 地点营销 
彬州大佛寺石窟题刻中的邠州地方官绅
《石窟寺研究》2024年第1期181-191,共11页陈磊 
202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彬州大佛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24J004)阶段性成果
彬州大佛寺石窟题刻中,除去清代捐金姓名碑中大量的邠州本地及附近乡镇百姓外,邠州地方历代官绅人名约计百人。这些邠州官绅,唐时的造像、元时的装像,是大佛寺石窟开窟营建史的主体部分;今天已知的造像、装像及其题名,基本是由邠州地方...
关键词:彬州大佛寺石窟 题刻 《邠州志》 地方官绅 
莫高窟和榆林窟壁画的植物图像浅析
《艺术市场》2024年第12期88-89,共2页王姝诺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壁画中的植物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壁画中植物图案的形态及象征意义的研究,以展现古人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关注程度,从而分析其与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经研究发现,植物图像在宗教仪式中的地位及在艺术创作...
关键词:莫高窟 榆林窟 壁画 植物图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