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作品数:1213被引量:151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杨胜宽廖久明张昭兵陈俐李先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主题:郭沫若研究诗歌新闻杜甫大学生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扬雄的“圣”与“非圣”--以东汉初期桓谭、王充、班固的评价为考察中心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80-92,共13页杨胜宽 
关于扬雄的评价问题历来分歧很大,特别是围绕其“圣”与“非圣”的争议,自西汉末期以来就一直存在,且迄今未止。基于对史料的考释,重点考察东汉初期桓谭、王充、班固三位颇具代表性历史人物对扬雄的评价背景和具体内容,揭示这些分歧和...
关键词:扬雄 桓谭 王充 班固 “圣”与“非圣” 
峨眉山指画的传承与推广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135-140,共6页徐立昕 王思懿 李文丹 李怡 
“指画”,是指以手指、手掌、指甲蘸墨蘸色在纸绢上作画的一门民间绘画艺术。指画成于唐而盛于清,清朝铁岭指画大师高其佩在成都任职期间将指画进行了传播,其后,指画艺术被峨眉山数代艺术家加以保留和传承,并在2014年凭借其独特的艺术...
关键词:峨眉山指画 高其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声的抗战”:街头剧的感官动员机制论析
《戏剧艺术》2025年第1期84-94,150,共12页高菲 
抗战期间的街头剧实践,为探究“感官”“情感”能否定向思想、促发行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街头剧“弄假成真”的“事件化”展演方式,意在通过情境性的构造,召唤身体的在场,在由“歌唱”“呼喊”“诉说”等声音技术制造的具身体验中,...
关键词:街头剧 事件化 感官 情感 听觉动员 
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媒介化:B站泛知识类短视频的接合实践
《新闻春秋》2025年第1期62-72,共11页孙玉珠 胡明 
本研究立足于媒介化视角,采用网络民族志和文本分析方法,基于物质性路径剖析了B站泛知识类短视频的传播型构过程,总结了学习类创作者的知识生产策略、用户的知识再生产机制以及平台在这一过程中的导向与牵制,发现媒介不再仅仅是传承知...
关键词:短视频 知识生产 媒介化 接合 
“古诗新唱”:苏轼诗词的现代演绎新路径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02-106,共5页陈熹 罗艳 
2024年乐山师范学院文化传承工程研究项目“苏轼‘古诗新唱’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KYPY2024-0041)。
苏轼诗词的“古诗新唱”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日益显著。通过歌词内容的经典改编、配曲风格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语言形式的多样化以及MV背景的视觉呈现,“古诗新唱”这一形式有效地促进了苏轼诗词的广泛传播。原诗谱曲与诗填新词让苏轼...
关键词:“古诗新唱” 苏轼诗词 文化传播 
空间、生态、人文:纪录片《再会长江》的三重叙事理路
《电影文学》2025年第4期147-153,共7页齐虎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一般项目“新媒体视域下四川旅游形象呈现及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LY22-19);乐山师范学院2023年度科研培育项目“数字叙事学视角下三苏文化传播的空间叙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PY2024-0028);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23年学科培育项目“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思考探究”阶段性成果。
纪录片《再会长江》作为一部深度聚焦“长江主题”、客观纪录“长江流域”、生动讲述“长江故事”的纪实作品,以跨越万里的地理跨度和相距十年的时间间隔,生动且细腻地描画了长江沿岸地区十年间的时空变迁、社会发展、生态演进以及人文...
关键词:纪录片 《再会长江》 空间叙事 生态叙事 人文叙事 
数智时代的活态传承:四川非遗“向家班狮舞”的保护与传播“新”论
《科技传播》2025年第1期148-155,共8页齐虎 朱露露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一般项目“新媒体视域下四川旅游形象呈现及传播策略研究”(LY22-19);乐山师范学院2023年度科研培育项目“数字叙事学视角下三苏文化传播的空间叙事策略研究”(KYPY2024-0028);乐山师范学院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狮遗盎然·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家班舞狮’的保护与传承”(202210649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探讨如何利用数智化技术有效保护这一非遗瑰宝的活态传承,并探索其在数智时代的传播新路径。通过阐述“向家班狮舞”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现状,进一步挖掘“向家班狮舞”的文化价值,提出数智化保护与传播的策略与建议,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数智时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向家班狮舞 活态传承 传播创新 
“情”动于“事”——战时街头剧的声音实践与情感动员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23-32,共10页高菲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最大程度发挥街头剧的动员宣传效能,戏剧工作者们设计出了一种“事件化”的实践方案。此方案的核心在于以“声音”为方法,借助诉诸听觉的“说”“唱”实践,从根本上贴切民众的感觉和认知结构,在“情、理、事”之间开...
关键词:街头剧 “事件化” 声音实践 情动主体 
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峨眉山市融媒体中心的实践探索
《融媒》2024年第12期45-48,共4页齐虎 余进 宋成骏 
乐山师范学院2023年度科研培育项目(KYPY2024-0028);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23年学科培育项目(WXXKPY2023-XW03)。
在数字化转型与媒体融合浪潮中,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基层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及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峨眉山市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媒体融合的先行者,在内容生产、平台搭建、服务拓展及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深入分析其融合机制...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 媒体融合 新闻+政务 新闻+服务 新闻+商务 
郭沫若诸子研究视野下的国别论:秦
《郭沫若学刊》2024年第4期7-17,共11页杨胜宽 
秦国从僻处西隅到在春秋、战国时代称“霸”争“雄”,最终完成结束中国历史上数百年诸侯割据征战局面的大一统事业,与其采用并坚持法家思想主张,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郭沫若在诸子研究时期着力考察春秋中期以至战国末期...
关键词:郭沫若 诸子研究 秦国 法家思想 战国时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