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36被引量:22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彭鸿雁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法治文化建设:现实困境解析与路径优化策略研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118-120,共3页唐伟元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大学法治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K2021A071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字化思政’模式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3110708606560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法在我身边’沉浸式法治素养培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0907233260422)。
当前大学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层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法治教育实效性不明显、大学生法治意识不强等现实困境。因此,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索大学法治文化建设的优化策略:坚持党的领导和新时代法治思想、凝聚大学法治文化...
关键词:大学法治文化 价值意蕴 现实困境 优化策略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创新路径
《山海经(中旬)》2025年第2期0076-0078,共3页杨娟 
宿州学院2023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大思政”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研究(编号:szxy2023jyxm13);宿州学院2024年度校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产学研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编号:szxy2024cxhz09);宿州学院非财政资金科研项目“基于宿州达实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员工的政治素养提升研究”(编号:2022xhx090)。
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现实场景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价值意蕴、现有实践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构建“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激发学生主体动能性,建设专业...
关键词:大思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实践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化发展路径探究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郭萍倩 
宿州学院2023年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安徽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项目编号:2023BSK047);宿州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教育学”(项目编号:szxy2023szkc03);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项目编号:2022kcsz290)。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至关重要,优化当前教育体系以提升其教育效果成为一项关键任务。为此,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路径。在概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它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教育发展路径 教育创新 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墨学渊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68-77,共10页陈雪娇 
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以宿州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sztsjh-2022-5-19);宿州学院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研究”(szxy2021jyxm01)。
墨学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以降,墨学由显入隐,潜流民间。新文化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墨学在社会理想、人本价值和科学实践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程度的耦合。近代墨学和马克思主...
关键词:墨学 马克思主义 文化 耦合 中国化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路径抉择被引量:1
《菏泽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林帅 马聪 余晓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BKS098);宿州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2024yzd31);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2022072);2024年度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2024AH053378);宿州学院博士研究项目(2021BSK029)。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刻改变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有利于转变乡村生活方式、推动农业生产转型、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目前,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
关键词: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人才培养 乡村数字治理体系 
传统文化的自主性、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传承与重构
《黑河学院学报》2024年第11期170-172,182,共4页张彪 王磊 
安徽省思政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安徽省思政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sztsjh2022-7-16);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SK2021A0712);宿州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两个建成’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路径探析”(2022yzd23)。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历史性,其形成过程中的自主性、主体性、创新性有自身的历史范畴。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着创造、融合、整合、传承多种因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独特性,其开放性、包容性、成长性、发展性,使其在人类...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新时代 文化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的三维探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8-25,69,共9页吕献英 余晓宏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23AH50276)。
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必须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重要论述回答了在新的国家安全格局下应该“怎样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这一重大问题,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意蕴。从生成逻辑来看...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话语权 国家安全 习近平文化思想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张晓聪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2jyxm16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功能,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非遗”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问题;通过将“非遗”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政课程 实践路径 
一种新视角:以社会整合理论重构乡村治理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黄苏芬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建党百年视阈下的宿州红色出版物整理及阅读推广研究”(SK2021A0697);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社科普及项目“《宿州红色文化》读本”(2022KD50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研究”(220900473063606);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创融合’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2022jyxm1593);宿州学院教研项目“新时代大学文化育人研究”(szxy2023jyjf87);安徽省“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宿州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sztsjh-2022-2-16)。
社会整合理论认为,实现乡村社会整体系统均衡运行,需要乡村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4个子系统协同推进。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可以通过社会整合理论来解决,具体包括:重构乡村地区政治系统,确保政治活动和政府决策...
关键词:社会整合理论 政治系统 经济系统 制度系统 文化系统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89-93,共5页唐伟元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大学法治文化建设研究”(SK2021A0711);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2022sxzz094)。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探索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提供重要参考。通过了解农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生活现状,政府可以调整政策方向,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生活水平。本次研究立足于农民精神...
关键词:乡村振兴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