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作品数:28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姬永利杨霞伍聪燕阔邓丽娟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主题:表演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伴奏心理素质更多>>
发文期刊:《考试周刊》《艺术教育》《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科教文汇》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刍议“土洋之争”对当下声乐艺术的启示
《音乐大观》2012年第7期101-101,共1页谷涛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土洋之争"促使西方发声方法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表达方式之间取得不少融合,这些对当下中国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土洋之争” 声乐艺术 启示 
从繁峙秧歌戏看传统音乐的审美变迁被引量:2
《黄河之声》2012年第4期116-117,共2页刘慧媛 
繁峙秧歌,是流行于我国山西省东北部地区繁峙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歌舞形式,属晋北大秧歌体系,与广灵秧歌、朔州秧歌合称为晋北秧歌。本文将通过繁峙秧歌的发展轨迹来探讨不同时期内人们的不同审美,及其在这种审美因素下对繁峙秧歌产生...
关键词:繁峙秧歌 审美 变迁 
山西民歌在音乐创作中的借鉴应用研究被引量:2
《黄河之声》2012年第3期8-10,共3页孙一鸣 
山西民歌起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曲调优美,易于传唱。多年来我国的作曲家在应用、借鉴、吸收、改编山西民歌的音调及素材基础上,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本文针对山西民歌的地域特点、体裁分类等,研究了山西民歌对音乐创作的影响,提出在音...
关键词:山西民歌 音乐创作 借鉴 应用 传承 
浅谈中国古老而神秘的乐器-箜篌
《北方音乐》2012年第1期123-123,共1页伍聪 
箜篌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件珍品,是一件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乐器,很早就在宫廷雅乐和民间广泛使用。今天我们可以把箜篌分为古代箜篌和现代新型箜篌,古代箜篌在盛唐时期发展到了高峰,到宋代箜篌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地位,不断退化...
关键词:箜篌 历史演变 作品与演奏家 
单簧管的演奏与表演心理探究被引量:1
《黄河之声》2011年第24期31-32,共2页李君义 
本文根据多年从事单簧管演奏与教学体会,从"曲目选择与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演出场地考查与乐器状态调整"、"作品的熟练程度和完整度"、"临场放松练习与调整最佳表演状态"等四个方面对单簧管的演奏与表演心理进行了总结与探究,以丰富...
关键词:单簧管 表演心理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钢琴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黄河之声》2011年第16期58-59,共2页辛永姝 
当前,高校公共钢琴课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把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引入高校公共钢琴音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
关键词:综合音乐感 教学法 钢琴教学 
试析女高音咏叹调——不幸的人生被引量:3
《黄河之声》2011年第13期116-117,共2页杨霞 
歌剧《伤逝》是我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此歌剧采用了西洋"正歌剧"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广泛运用了大量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对唱、合唱等声乐体裁,又充分融合了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民族传统语言,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典范之作。施...
关键词:咏叹调 子君 演唱分析 
歌唱与表演、教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观王凤云教授师生教学音乐会有感
《黄河之声》2011年第13期30-31,共2页邓丽娟 
高师音乐院校是培养音乐老师的摇篮,但社会就业的渠道广泛,给予学生更宽泛的能力范围,是每个学生想要的。特别是对于以声乐为专长的学生而言,舞台演唱实践是他们所渴望的,但很多学生没有这个机会,更缺少这份自信,而舞台演唱实践既是阶...
关键词:音乐会 教学 舞台实践 
试论21世纪高校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对如何构建多元一体化教师队伍的深刻思考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1年第18期31-32,共2页辛永姝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为21世纪高校音乐教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同时,又赋予了这个时期的高校音乐教师以新的任务和使命。本文对高校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作简要分析和论述,以使其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师 多元化 素质 
山西大同“耍孩儿”戏初探被引量:3
《艺术教育》2010年第8期107-107,共1页温旭伟 
在山西大同的地方戏中,有几个剧种是非常特殊的,"耍孩儿"戏就是其中之一。文章试对该戏种的起源及艺术特色进行论述,并对其保护与传承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希望能够对耍孩儿戏的发展有所启迪。内容摘要:
关键词:耍孩儿 起源 流传 艺术特色 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