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作品数:7被引量:2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主题: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科技下乡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农民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学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灾变”后的都市化--“5·12”地震灾后重建研究之一被引量:3
《民族学刊》2015年第2期26-33,95-98,共12页周大鸣 詹虚致 
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重建依赖于国家政府的规划和指导,原本的乡镇在重建后呈现出明显的都市特征,然而政府构想中的都市化效应与地方的实际表达产生了差别,"政府的都市化"不等同于"人的都市化"。地方群众面对"灾变"后既...
关键词:灾变 灾后重建 都市化 
国外灾难研究百年:十大转变被引量: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6-11,共6页周大鸣 夏少琼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社会变迁视野下的灾后社区重建”(10YJC840077)阶段性成果
一个世纪以来,国外灾难研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特点而言经历了十大转变。这些转变标志着人类社会百年来灾难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的改变,同时也标志着学界理解、分析灾难的深度与广度在不断改变。这些转变趋势的梳理对于中国本土的灾难研究...
关键词:灾难研究 研究趋势 研究转变 灾难人类学 
实践、权力与文化的多样性阐释--人类学的后现代主义转向反思被引量:4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3-40,共8页吕俊彪 周大鸣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才小高地科研项目“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创新团队”
透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理论研究历程的回顾和反思,厘清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理论脉络。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实践理论、权力理论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学理论的后结构主义转向;历史人类学、阐释...
关键词:实践 权力 文化阐释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 
儿童、青少年与童年人类学委员会简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74-77,共4页Deepak Kumar Behera  刘志军  秦红增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与童年人类学委员会”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研究成果 儿童权利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食物人类学委员会简介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97-98,共2页Annie Hubert 刘志军 秦红增 
关键词: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委员会 INTERNATIONAL 食物 简介 网络组织 研究主题 for the 研究者 出版物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简介被引量:5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刘志军 秦红增 
关键词:生物 学科 集合 地理 兴趣 “The 简介 社会人类学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人类学家 
乡村新网络专家:文化农民——科技下乡的人类学视野之四被引量:7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53-59,共7页秦红增 
科技下乡塑造了新型乡村网络专家———文化农民。这部分人往往拥有普通农户少有的社会关系、技术、经商才能、胆识、经验和文凭 ,可说是民间“知识分子”。他们勤劳朴实 ,头脑灵活 ,爱读书学习 ,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乐于接受新技术...
关键词:网络专家 文化农民 乡村建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