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

作品数:12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李婷李利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师班导演表演话剧交融更多>>
发文期刊:《大众文艺(学术版)》《长治学院学报》《戏剧文学》《戏剧丛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崇高精神的诗意礼赞——论话剧《右玉》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主旋律剧作的启示
《长治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陆铭泽 
王晓鹰导演的话剧《右玉》深入发掘并艺术化地展现了崇高的右玉精神,使观众全面领略到山西右玉几代无名英雄们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可谓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都取得了骄人成绩。首先在内容创作上,《右玉》通过“植树—亲情—爱情”三条线...
关键词:话剧《右玉》 主旋律戏剧 艺术特色 启示 
基于融媒体语境下谈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戏曲产业为例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33期195-196,共2页程宇豪 
在融媒体语境下,文化产业需要植根于良好的戏曲内在生态发展环境,合力构建优良的戏曲发展生态体系,必须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戏曲传统文化遗产的资源结合起来,分别采取抢救性、整体性、生产性和创意性保护,激活戏曲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沉...
关键词:融媒体 文化产业 保障 戏曲传承发展 
雨夜的那场“冬之旅”
《戏剧之家》2019年第18期25-25,共1页李安琪 
那些因伤害或被伤害而深陷苦楚的灵魂能否获得救赎与解脱?以两位老人的故事为线索,昔日好友老陈与老金相爱相杀的关系,牵绊了几十年。一场冬之旅是对忏悔与原谅的思考,更是对残忍现实下的于心不忍。
关键词:冬之旅 忏悔 救赎 原谅 
戏剧导演教学的国际化开拓--国际导演大师班十年综述被引量:3
《戏剧艺术》2018年第5期34-48,共15页卢昂 何好 
国际导演大师班(IMCD)是上海戏剧学院(STA)导演系建设十年的高端导演人才培养项目。从2009年至2018年,大师班共邀请了世界5大洲27个国家的64位国际著名导演、教授来华授课,引进了诸多重要的导、表演技法和理论,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屡...
关键词:国际导演大师班 导演教学国际化拓展 导表演训练技法 东西方戏剧交融 
国际导演大师班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戏剧》2018年第8期22-24,共3页何好 
从2009至2018的十年间,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每一年都会在卢昂教授的主持下,以全球国家和区划为单位,邀请各国的导演大师,来到上戏举办国际导演大师班(以下简称“大师班”)。迄今,这一聚焦国际导演艺术研究和教学的系列大师班已经...
关键词:大师班 导演 国际 意义 价值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研究 文明古国 
后现代戏剧的艺术理念与导演实践——以国际导演大师班实训为例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17年第5期94-103,共10页何好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后现代戏剧导演理论之"视点"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4YJC760019】的阶段性成果
后现代戏剧脱胎自20世纪60年代骤起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其艺术理念波及其后至今的所有戏剧观念和形态。后现代戏剧在身体与时空、文本与演出、导演与演员、观众与演出等方面,对导演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举办的"国...
关键词:后现代戏剧 身体与时空 文本与演出 导演与演员 观众与演出 国际导演大师班(南欧) 
节奏与性格——话剧《女人的一生》中的表演节奏创作谈被引量:2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年第9期106-107,共2页李利 
节奏,是一切艺术形式存在的特征。戏剧中的节奏,更是以其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复杂又奇妙的内在规律撑控着戏剧情节以及人物动作的张弛,撑控着观众的潜在情绪,撑控着舞台的张力以至于决定着整部戏的成败。在本文的论述中,作者将笔触伸向...
关键词:演员 节奏 性格 规定情境 
西藏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开设现状调查研究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112-113,共2页李婷 贾慧婷 
笔者以实地调查的方式,对西藏高校广播电视专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简单的梳理,从西藏开设广播电视专业的必要性、专业现状、基本特点等不同层面,对西藏广播电视教育进行解析,并就其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西藏高校 广播电视专业 学科建设 
黄梅戏影视剧的美学特征初探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128-130,共3页李婷 
黄梅戏影视剧作为我国戏曲与影视艺术结合的产物,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通过回顾黄梅戏影视剧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表现形态,对黄梅戏影视剧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五个主要美学特征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黄梅戏影视剧 影视语言 实景拍摄 MV手法 意境美 
浅谈普通大学的戏剧教育被引量:1
《戏剧丛刊》2011年第5期79-80,共2页陈蓓蕾 
今年6月,我所在的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07级学生正式离开校园,毕业了。29名毕业生几乎全部就业(考研除外):电视台、广告公司、出版社、学校、政府机关、企业......找工作似乎不难!可奇怪的是竟无一人进入专业剧团工作!对口就业率为零!
关键词:戏剧教育 普通大学 对口就业率 艺术学院 安徽大学 广告公司 政府机关 专业剧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