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53被引量:15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叶幼明封云李唐王卉杨建华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红楼梦》怪诞《楝亭集》文学内务府更多>>
发文期刊:《宗教学研究》《中文信息》《中国文学研究》《古汉语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师范生师德教育:优势、价值与路径被引量:1
《大学(思政教研)》2022年第7期5-8,共4页王诺 刘光成 
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四所师范院校的调查”(项目编号:S202110542019)。
湖湘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显著底色,具有物质、制度、精神的多元表现形式和数量、人物、区位的感召优势。把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师范生师德教育,既为师德教育提供思想资源,又为红色文化打造推广契机。“湖湘红色+师德教育”坚守文化育...
关键词:红色文化 师德教育 融合价值 融合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湖南教育(中旬)(B)》2018年第8期44-45,共2页李妍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联系不是“-”,而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互联网+”一词,肯定了互联网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推动作用。今天,“互联网+”成为社会和业界追捧的热词,引起热议。可以说,“...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作文能力 中学生 《政府工作报告》 人类生活 循序渐进 
论苏轼、李清照词中的“陌生化”
《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2期254-255,共2页陈林立 
苏轼与李清照作为词坛两大重要词人,他们的创作主张独具见解,部分理论还曾引起文坛轩然大波。此篇论文在前人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陌生化"的理论视角挖掘二人创作的突破和创新,将中西方理论和文学现象触类旁通。
关键词:苏轼 李清照 陌生化  创新 
汉译佛经并列连词“逮”的历时考察和来源探究被引量:1
《宜春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59-61,86,共4页王卉 
"逮"是中古时期汉译佛经本缘部一个非常特殊的并列连词。"逮"做并列连词的用法在汉译佛经中并不多见,但作为中古时期特殊的语用现象,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逮"字在本缘部内所有用法的归纳,并结合"逮"字词义整个历时演变的考察...
关键词:汉译佛经 并列连词  
据于儒 依于老 逃于禅——许地山与中国传统文化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34-36,共3页肖丽 
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对现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地山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但传统文化却仍根植于心。他信奉佛教,但并不厌弃生活,虽顺命,但又积极爱国济世。这是三种传统文化结合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禅宗 许地山 
论施蛰存小说中的欲望主题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93-95,共3页文茜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以人物的心灵独白为主体内容,通过对主人公的性心理和潜意识的挖掘,反映了文明与欲望之间的压抑与反压抑的斗争,揭示了人类本能欲望存在的合理性与不可压抑性,赞扬了欲望战胜一切的强大力量,表达了欲望的主题。
关键词:施蛰存 压抑感 反压抑 欲望主题 中国 文学评论 
好借禅机悟“文诀”——佛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观的影响浸润被引量:4
《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99-105,共7页詹志和 
得益于佛门思维理念的影响浸润,刘熙载以《艺概》为代表的论艺文字既重整合又重思辨,表现出通脱精审、条畅圆融的思维特征;借助佛门“遮诠法”思维方式界定了文艺创作的本质特征;依托于禅悟三段论的理路探究了审美创造的极致境界。刘熙...
关键词:刘熙载 文艺美学观 浸润 佛学 禅机 中国古典美学 思维理念 《艺概》 思维特征 文艺创作 
从《四艳记》看晚明才子佳人戏曲的基本走向
《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94-97,共4页傅湘龙 
才子佳人戏曲的发展模式在晚明实现了某些突破,《四艳记》就是通过“传诗递简”、“幽期密约”的缩减与在“好事多磨”过程的增强来率先完成的,并成为一时创作的典范文本。而它的问世也深深地打上了当时文化思潮、社会风尚的烙印。
关键词:四艳记 晚明 才子佳人戏曲 基本走向 
道家道教对元代文人散曲的影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94-96,共3页邹蓉 
道家道教尤其是全真教从两个方面具体影响了元代文人散曲:一是影响元散曲内容;二是影响元散曲的形式。
关键词:全真教 元代文人散曲 影响 
《标点符号用法》的不足被引量:5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99-102,共4页曾常红 
标点符号是现代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衔接和连贯标志。在没有多少形态变化的汉语里,在没有实行分词连写的汉语书面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尤其重要。文章根据标点符号的实际使用情况,探讨了《标点符号用法》的指导作用,并指出了《标点符号...
关键词:《标点符号用法》 语言文字规范 语篇 衔接 连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