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S

作品数:90被引量:21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黄正蔚于丹妮韩先干孟祥晨罗义勇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生物被膜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高产AI-2副溶血性弧菌的筛选及毒力特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袁硕 王彦博 刘水琳 崔方超 檀茜倩 吕欣然 励建荣 李学鹏 董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702);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JYTMS20231621)。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因子产生等受AI-2/LuxS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本研究从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筛选具有高产AI-2信号分子能力的菌株,通过添加外源AI-2信号分子分析其对生物被膜、毒力因...
关键词: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AI-2/LuxS 生物被膜 毒力因子 
副溶血性弧菌luxS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食品科学》2024年第13期96-103,共8页杨静贤 王清清 董小刚 徐浩婷 钟青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2046);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4A1515012695,2021A1515011083);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56409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B1212060059)。
本实验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luxS突变株,比较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长能力、4,5-二羟基-2,3-戊二酮(4,5-dihydroxy-2,3-pentanedione,DPD)含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动能力、药物敏感性、胞外蛋白...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LUXS基因 群体感应 生物被膜 
长叶薄荷酮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及其调控基因LuxS的影响被引量:6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年第3期33-36,共4页宫海燕 赵智龙 熊文娟 周晓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60748);新疆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211C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青年医学科技人才专项科研项目(WJWY-201916)
目的研究长叶薄荷酮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主要调控基因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S-ribosyl homocysteine lyase,LuxS)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和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长叶薄荷酮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应...
关键词:长叶薄荷酮 大肠埃希菌 生物被膜 LUXS 
波罗的海希瓦氏菌AI-2/LuxS对生物被膜和致腐的调控被引量:4
《微生物学报》2018年第7期1309-1321,共13页叶晓锋 严羽萍 唐蓉 朱军莉 高海春 
省协同创新中心(2017SICR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954);复旦大学教育部/卫计委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项目(FDMV-2017001)~~
【目的】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是冷藏海产鱼类的特定腐败菌。研究群体感应信号AI-2/Lux S对鱼源S.baltica生物被膜和致腐的调控作用。【方法】扩增SB11分离株的lux S基因,用自杀性质粒构建lux S基因缺失株,通过结晶紫...
关键词:SHEWANELLA BALTICA 群体感应AI-2 LUXS 生物被膜 致腐性 
luxS基因缺失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_1、O_2和O_(78)三种血清型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被引量:3
《微生物学报》2018年第2期238-246,共9页吕小龙 胡剑刚 陈兆国 荆雅玮 米荣升 黄燕 王少辉 韩先干 祁克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045;31372402;31572546);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5)第1-9号]~~
【目的】LuxS/AI-2型密度群体感应系统产生的自诱导信号分子AI-2(AI-2的产生需要luxS基因编码的Lux S蛋白参与)参与对细菌众多生理功能的调控。探讨luxS对不同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ity Escherichia coli,APEC)生物...
关键词:LuxS/AI-2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 生物被膜 rdar形态 运动性 耐药性 
以表皮葡萄球菌LuxS为靶点的反义锁核酸对生物被膜的影响被引量:2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7年第2期291-298,共8页管翠萍 何芳 卢金霞 冯峰 周学章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No.NZ15019)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升高的主要原因,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作为条件致病菌,一旦形成生物被膜后会粘附在医疗器械和病灶上造成反复感染,难以治疗。以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作为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靶...
关键词:反义锁核酸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群体感应系统 
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研究进展被引量:22
《食品科学》2016年第19期254-262,共9页刘蕾 桂萌 武瑞赟 李平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1827;31471707;3167183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64033)
生物被膜是大多数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生长方式,使菌体具有浮游态时不具有的优势。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该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而调控其生理行为的一种机制。其中Lux S/2型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群体...
关键词:生物被膜 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 2型自诱导物 群体感应抑制剂 调控机制 
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株生物被膜结构的电镜观察被引量:2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546-550,共5页张耀超 于丹妮 韩育植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YFJMJC06900)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IngbrittC(血清C型)国际标准株与LuxS基因缺失的变异链球菌突变株之间生物被膜的形成差异。方法:分别将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接种于含有2%葡萄糖、2%蔗糖的乳酪消化胨酵母(TPY)液体培养基中,以牙釉质磨...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 LUXS基因 生物被膜 突变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