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观

作品数:119被引量:336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朱全国陈四海张蓊荟王寅鞠玉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关联理论隐喻观的汉语儿童隐喻认知理解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程璐璐 余珊珊 袁文婷 彭玉乐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认知研究”(22CX04014B)。
以句子释义考查汉语儿童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通过隐喻句理解测试、故事理解测试和词义的临时概念采访测试,调查60名不同年龄组汉语儿童对不同隐喻类型的理解程度,考查儿童构建临时概念的能力发展特点,分析儿童构建词义的临时概念...
关键词:汉语儿童隐喻 关联理论 临时概念 语用学 
“混沌鉴赏家”——华莱士·史蒂文斯的混沌诗学与隐喻观
《外国语文研究》2023年第4期51-62,共12页周雪滢 
史蒂文斯对秩序的追求是学界的热议话题,但他对混沌的求索却鲜有研究。史蒂文斯赞同勃拉克与毕加索的美学观,强调艺术诞生于混沌,建立在毁灭的痕迹之上。这是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僭越。他诗中体现的混沌与秩序的辩证与其“现实...
关键词:华莱士·史蒂文斯 混沌 秩序 隐喻 生存美学 
刘大为与莱苛夫之隐喻观比较
《海外英语》2023年第6期70-71,74,共3页张雅 
隐喻研究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隐喻认知研究方面,我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汉语学者刘大为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的研究填补了这种空白。虽然刘大为与莱苛夫的隐喻思想都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语言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摆脱了传统修辞学的束...
关键词:隐喻观 刘大为 莱苛夫 认知研究 比较 
Glucksberg的认知神经隐喻观:驻足与回眸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8期21-29,94,共10页孙毅 黄涛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当代隐喻学视域中多语种通用辞格认知研究”(21BYY001)。
隐喻自传统修辞学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门类后,已不再蜷缩并甘当一种普通辞格,而是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与认知机制普遍存在。在众多认知隐喻流派中,Sam Glucksberg的认知神经隐喻观从语境、“名词-名词”组合的成分...
关键词:隐喻 认知神经隐喻观 回顾与盘整 当代隐喻学 
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观分析法律英语
《现代英语》2022年第10期99-102,共4页孙萱 张征 
隐喻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认知方式,隐喻现象在法律英语中大量存在。文章以认知语言学隐喻观为理论框架,搜集部分法律英语词汇及语句作为语料,对其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以总结法律英语隐喻的几大类型,加深理解并启示创新。
关键词:法律英语 认知语言学 隐喻 
英语教学中多模态隐喻文本的表意探究被引量:2
《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47期139-144,共6页董燕 郭绍波 
2018年度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符号表意多维研究”(GD18XWW10)。
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下,英语隐喻文本由纯语言文本向多模态隐喻文本转向的趋势明显。隐喻性的思维不仅可以由语言符号表征,也可由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非语言符号进行复合表征。英语多模态隐喻文本以语言符号文本的表意为主导,其他符号...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文本 多模态化 表意 互联网媒介 认知隐喻观 
吴语“头”族字的身体隐喻观
《文学少年》2021年第8期0052-0053,共2页钱晨 
吴语是现代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其中包含较多的古汉语遗留痕迹。“头”是人类最重要的身体组成部分之一,也属于 基本词汇。吴语词汇中产生的不少头族延伸词都可用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来解释。本文主要讨论有哪些延伸词来自于“头”...
关键词:吴语  身体隐喻 
翻译隐喻观的体认分析被引量:7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8-14,共7页王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体认翻译学”(18FYY021)。
在英语文献中,有关翻译活动的隐喻表达式约有500条之多,它们都是围绕概念隐喻"翻译即交际"及相关支隐喻建构而成的。本文基于体认翻译学论述其中的"征服、约束、开启、吃"等支隐喻机制,以及我国古代学者有关翻译的语音隐喻表达式,认为...
关键词:体认翻译学 隐喻 翻译即交际 征服 约束 开启  
人类早期隐喻观的萌发——基于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研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5期165-168,共4页谷会敏 徐健 
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牛河梁红山文化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02040021940402)。
隐喻是语言表达的特殊技巧,造型语言虽无声但却形象直观。基于文物造型剖析离当今年代久远而缺乏记载的原始人类思想观念,不失为探求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有效渠道之一。“隐喻”伴随人类思想观念发展而来,载体多样,在探求红山文化先民思...
关键词:隐喻 红山文化 玉器 造型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隐喻观
《今天》2020年第18期36-37,共2页张超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处于不断地修正和发展过程中,同时,多模态隐喻也吸引了系统功能的视角。这些隐喻方面的研究把意义进化观作为理论依据,不断深化层级思想,认为语法隐喻是经验的重新构建,常常会借助认知语言学...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法隐喻 多模态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