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

作品数:1417被引量:151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顺生曹明伦王体白阳明蒙兴灿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教资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探究
《文教资料》2018年第30期19-20,共2页唐楠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文化语言的交流日益频繁,英汉语言的认知隐喻翻译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针对翻译与隐喻的联系进行分析,并针对隐喻、隐喻翻译及认知隐喻翻译的概念实质进行阐述,提出映射对等翻译、隐喻概念域归化...
关键词:英汉互译 认知隐喻翻译 解释性 
从颜色语谈英汉互译与文化取向
《文教资料》2015年第12期36-37,共2页王恒 
闻一多先生曾说翻译就像戴着脚镣跳舞,形象地诠释了翻译这门艺术需要遵循一定法则的真谛,这些法则里必有一条是由文化划定的。从颜色语的汉英互译对比,可以清晰地理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颜色语 英汉互译 文化取向 
新闻文化负载词的英汉互译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11年第9期51-52,共2页郑颖 
新闻语言的大众化特点,使其承载的语汇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决定了译文是否能传达出原文的精髓。本文作者探讨了译者运用富有汉英民族色彩的语汇来准确传递文化意象的各种策略。
关键词:新闻英语 文化意象 文化负载词 英汉互译 
照应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及其差异
《文教资料》2010年第33期46-48,共3页黄爱芳 
衔接手段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照应是继词汇衔接手段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语篇衔接方式。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二语当中都应用了照应这一衔接手段.其在二语中的应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有...
关键词:语篇 英汉互译 应用 差异 
汉英动物词“龙”的文化内涵及英汉互译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10年第19期48-50,共3页赵琴娟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因此进行两种语言的研究与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本文着重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龙"的不同喻意,探究两种文化的差异,以期能减少两种语言在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龙” 文化内涵 喻意 英汉互译 
英汉语主位成分差异与英汉互译时主语的选择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10年第13期36-38,共3页夏美丽 李小刚 
英汉语主位成分存在很大差异,英语主语和主位成分重合的情况占多数.因而英语属于主语型语言:而汉语主语、主位往往是分离的,所以汉语属于主位型语言。有时也被称为主题型语言。鉴于这种语言方面所体现的中西思维的差异性。在实现英...
关键词:英汉语主位成分 差异 英汉互译 主语 选择 
试析英汉互译中原文内容的合理解读与再现
《文教资料》2010年第14期46-47,共2页谭安丽 
文章主要通过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对指称意义、语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不同处理手段,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信息和保存原文风貌。对指称意义翻译的探讨较为深入,分别指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和英语完全...
关键词:英汉互译 原文解读 译文表达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文教资料》2009年第7期52-54,共3页姚丽丽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英汉互译中的词汇常存在各种不对等关系,包括形式和意义上的。本文从不对等现象出发,挖掘了语言体系与文化背景两个角度的原因。
关键词:英汉词汇不对等 语言体系 文化背景 
英汉互译中长句处理的研究现状与启示被引量:2
《文教资料》2009年第2期62-64,共3页黄劲云 
本文对英汉互译中长句处理技巧进行了小结,描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就翻译过程的概念对英汉长句互译研究提出了疑问,建议结合对译者的心理研究对英汉长句互译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希望对日后的翻译研究工作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英汉互译 长句翻译 技巧 讨论 
从形合、意合角度论英汉语义结构转换
《文教资料》2008年第32期57-58,共2页朱发丽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对比语言学家普遍认同的特征.形意转换是英汉语义结构转换的原则,也是英汉互译的根本.本文从形合、意合角度讨论英汉互译时语义结构相互转换的处理方式;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归纳和指导.
关键词:形合 意合 英汉互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