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远人

作品数:119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胡净波孔德立杨少涵龚建新仪平策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音乐学院山西大学华侨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能弘道,道不远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的实践
《教育国际交流》2023年第6期74-77,共4页吴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传播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传播效能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知识创新 
道不远人,文采流芳--唐代新罗文人崔致远笔下的泗州历史与人文
《江苏地方志》2023年第5期48-51,共4页罗志 
崔致远(857—约928),字海夫,号孤云或海云,唐晚期朝鲜半岛新罗国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人。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十二岁的崔致远即乘船西渡入唐,初在都城长安就读,后游学洛阳等地,牢记其父“十年不第,即非吾子”的鞭策,刻苦学习中华...
关键词:崔致远 咸通 任期届满 新罗 唐僖宗 唐懿宗 
道不远人:孔子人文主义哲学教育论纲
《学术探索》2023年第7期135-142,共8页张峰 王思宇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优先关注课题(BFEA21012)。
“道不远人”是贯穿孔子哲学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总指针,勾勒出一条“世界—人性—人生”的人文主义进路。道不远人的世界观内涵是“天道维德”。孔子拨散宗教迷雾,为弟子展呈出一个远离鬼神的“人的世界”,进而以非神秘的道德体验--证悟...
关键词:道不远人 孔子 哲学教育 人文主义 
笃志守真,道不远人
《中学语文教学》2023年第6期82-84,F0002,共4页杨燕 
1997年,我赶上了20世纪末最后一批中师生的末班车。作为一名山里孩子,我在进入宁夏吴忠师范求学的时候,心里是带着点“出类拔萃”的自豪感的;而到了2000年毕业,来到盐池县鸦儿沟乡中学担任初中语文教师时,心里满是对学历不足的深深自卑...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 自豪感 盐池县 道不远人 宁夏吴忠 出类拔萃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扬州与韩国庆州的千年情缘
《友声》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杨乐 
“新罗文化圣人”崔致远与扬州的渊源崔致远(公元855—949年),字海夫,号孤云,唐朝时代新罗国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人。韩国崔氏宗亲尊崇的先祖,也是中韩友好交往的“文化大使”,为中韩友好做出了卓越贡献。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中...
关键词:崔致远 友好交往 新罗 地位和影响 温家宝总理 道不远人 韩国 扬州 
道不远人——电子虚拟世界语境下的环境美学
《艺术科技》2023年第1期120-122,共3页杜赫 
虚拟世界中的环境,无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其展现的审美价值都离不开创造虚拟世界的人的要求。而现代技术创造的电子虚拟世界将人对虚拟世界的想象发挥到了极致,它通过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感官方式将人的审美从现实世界延展到虚拟世界...
关键词:电子虚拟世界 环境美学 人类中心论 
阳明学“万物一体之仁”说析论——以河南王门后学王以悟、张信民为例
《中州学刊》2022年第6期108-113,共6页钟治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北方王门后学研究”(19BZX067)。
作为晚明河南地区传承阳明学的后学,王以悟和张信民以“万物一体之仁”为核心论题来阐发王阳明的良知学,赋予了阳明学突出的地方学派传承特色。二人皆主张道不远人、天人一理、道即此心,因此不必在心外求道、理。缘此,穷理、尽性、至命...
关键词:王以悟 张信民 道不远人 万物一体  
“大道不远人 袭我以异香”——评《寻找精神的“故园”:“新市民阶层”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117-118,共2页佘双好 
“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德者,道之所依也,正所谓:“大道不远人、袭我以异香”。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社会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文化 道不远人 立法宗旨 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 
道不远人:张栻的儒家之道被引量:1
《船山学刊》2022年第2期56-68,共13页杨世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张栻学术年谱编撰与研究”(20XZX006);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道统思想研究”(17ZDA010);。
儒家之道贯通天人,而从本质上看,儒家是关于“人道”的学问,“道”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历史性。张栻认为仁即道,道即仁,仁道即人道,而人道本于天道,从而建构起“仁道本体论”。他对于儒家仁道的阐发,植根于儒家传统,而赋予...
关键词:张栻 儒家 仁道 
道不远人,孝不忘亲——《琵琶记》中孝道观念初探
《花溪》2022年第10期0103-0105,共3页邓郁兰 
孝道为“百行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人们言行的依据与准则。作为戏曲经典的《琵琶记》,继承了文学的教化传统,将弘扬孝道伦理作为立文之依据,赋予了主人公“孝”的美好属性。但其并非对“孝”进行一味歌颂,文中也表现了在现实面前...
关键词:琵琶记 孝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