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解读

作品数:98被引量:15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于秀金吴智慧刘玮林荫何向妮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反预期和未预期——“不料”的语义解读与刻画
《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29-39,126,共12页乐耀 陈碧雪 
“不料”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反预期标记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不料”入句后的语义类型和表现。研究发现,在实际语篇中,“不料”所引介的后件,并非都是针对前件的反预期事件,由此可将“不料”分为反预...
关键词:“不料” 反预期 未预期 语义解读 
汉代玉器纹样的设计语义解读
《收藏与投资》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庄刘丽 王美艳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玉器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汉代玉器不仅种类丰富,造型精美,玉器的纹样也更加多样,凝聚了汉代独特的审美文化观念。本文主要通过汉代玉器的纹样的发展背景、设计题材的语义解读及其表...
关键词:汉代玉器 纹样设计 语义解读 文化内涵 
《鸿门宴》教学中的语义解读向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29期27-29,共3页郑成林 周永刚 
围绕文言文教学中"语义解读"这一难题,提出《鸿门宴》教学中的"语义与文字""语义与语境""语义与功能"三种解读向度.语义与文字,强调通过汉字形态的溯源、汉字演变的梳理、汉字字义的辨析.语义与语境,意在结合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文...
关键词:《鸿门宴》 语义 文字 语境 功能 
黔东南侗族背扇龙纹的语义解读与创新设计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4年第8期143-148,共6页陈玉 
龙纹是侗族背扇中最为典型的纹样之一,蕴含着侗族丰富的精神文化、民族信仰和审美特性,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代表性。本文以黔东南侗族背扇龙纹纹样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龙纹背扇实物图片,从其纹样构图规律、表现方式等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侗族背扇 龙纹 语义解读 现代女装设计 
即时通讯记录认证规则体系考察:基于类型厘定的逻辑前提被引量: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21-131,共11页陈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数字司法中法官诉讼关照义务研究”(23YJA820003);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自驱成长型‘一核五驱’模拟法庭实训教学创新研究”(Z2022337)。
类型研究是鉴识事物内部层次的研究。深化证据类型探究并对应构建证据规则是实现科学认证的前提。目前,学界对即时通讯记录主体、语境、语言、保存方式等层面的研讨不足,类型研究匮乏;实务中则存在专属性认证规则缺位的问题,针对即时通...
关键词:即时通讯录 可靠性认定规则 隐私权保护规则 提出命令规则 专家语义解读规则 
清代绣挽中人物纹样艺术考析
《服装学报》2024年第2期154-159,共6页张婕 李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1BG124)。
清代绣挽是满汉民族服饰文化交融互鉴的产物,其人物纹样独具特色,绣工精湛。通过对苏州大学博物馆馆藏清代绣挽实物进行研究考证,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分析,将绣挽中人物纹样题材划分为神话传说、才子佳人、仕女生活与农耕生活,并解...
关键词:清代 绣挽 人物纹样 图案题材 语义解读 艺术特征 
对“爱V不V”结构的多角度分析
《现代语言学》2023年第11期5645-5651,共7页李鑫 
“爱V不V”这一结构体现了汉语凝练的特征,本文从其内部结构、语义解读、构式特征以及语篇功能几个角度对“爱V不V”进行了探讨。首先将其内部结构划分为“爱/V不V”,由此“V”和“不V”体现了逻辑形式和内在的心理趋向上的矛盾对立,从...
关键词:爱V不V 语义解读 语篇分析 多角度 
“这个N太好V了!”之认知语言学解读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96-99,共4页黄绮 
2021年度韶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之一般项目“英汉时间概念隐喻、转喻语言表达形式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SY2021SK07)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下定义的方式将“这个N太好V了”归类为汉语评价感叹构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结构特征、解读语用意义:根据语义构式可分为“NP适合VP”与“NP被VP”两大子类;追溯构式形成的理据动因有二:一为转喻认知机制,来自构式的语义;二...
关键词:“这个N太好V了” 结构特征 语义解读 认知理据动因 
准系词结构“A叫B”的构件特征和语义解读
《汉语学报》2023年第3期34-44,共11页张金圈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跨语言比较视野下汉语方言引语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2BYY148)的阶段性成果。
“A叫B”结构中的准系词“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语法成分,从形式来看,其后的表语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甚至虚词,也可以是各类短语甚至是小句、复句和句群,但这些成分都可以视为一种“名字”,是语言单位在元语言层面的提及用法,而非...
关键词:准系词 “叫” 名字 提及 元语言 
现代汉语虚词“太”的语义解读与句法层级的互动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41-47,共7页王雪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建设与研究”(22BYY161)。
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的语义解读与句法层级的互动关系是构式语法的研究范式。“太”在句中具有关联和评价作用,其多种具体语义解读是在多种解释性成分的影响下逐渐浮现的。这些成分包括谓词、构式及语篇等。谓词的语义特征是影响“太”意...
关键词:“太” 解释性成分 关联 评价 预设 隐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