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

作品数:313被引量:55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邓晓芒樊浩刘作李孺义舒远招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意志是自由的吗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姚大志 
意志是自由的吗?无论从历史还是逻辑来看,它都是重大的哲学问题。从逻辑来看,意志自由是根本的道德形而上学问题,各种各样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解释最终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如何回答它。对于“意志自由”问题,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观察点...
关键词:意志自由 观察点 道德形而上学 道德理论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逻辑 观点 
孔子伦理思想与孟子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性差别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7-30,192,共15页张松 
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与孟子的道德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一种一直被有意回避的差异。与孟子不同,孔子从来没有试图将人性问题专题化为一个形而上学的主题。孔子所关注的并非是个人的道德自我,而是个人如何在社会伦理关系系统中过一种合理而恰...
关键词:孔子 孟子 伦理 道德 价值 
从康德到第三形而上学
《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11期41-51,209,共12页邓晓芒 
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美学可从两种形而上学之间的“桥梁”提升为第三种形而上学,即审美的形而上学,它才是前两种形而上学的根。这原本也是康德文本中可能隐含的意思,他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只是西方传统的“物理学之后”和“存在论”,审...
关键词:《判断力批判》 自然形而上学 道德形而上学 物理学之后 伦理学之后 语言学之后 
风范长存——苗力田生平与思想述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187-190,共4页聂敏里 
苗力田(1917-2000)是我国古希腊哲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主持编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是我国学者翻译过来的首部西方主要哲学家的著作全集。他也是我国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翻译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和黑格尔的《...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全集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古希腊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风范长存 促进作用 苗力田 黑格尔 
论宋明理学形而上学的解构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9期25-27,共3页邓晓芒 
朱熹的理学是中国最后一个俨然成体系的道德形而上学,它吸收了道家形而上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也借鉴了佛家般若学的思辨方法,但最终将其融合于儒家“道统”的思想传承之中,形成集大成的思想体系。后世从陆王心学到明清异端,都是对这一形...
关键词:道德形而上学 陆王心学 思想传承 般若学 基本理论框架 宋明理学 道统 思辨方法 
《纯粹理性批判》的前夜——康德“十年沉寂”考
《理论月刊》2024年第8期139-149,160,共12页马彪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康德批判哲学的宗教之维研究”(20FZXB028);南京农业大学资助项目“马克思之德国古典哲学渊源考:恶之检讨”。
康德在1770至1781年“十年沉寂”期间,除了发表3篇小文章之外没有任何重要作品问世,原因是此时的他正在筹划、写作《纯粹理性批判》。关于这一历史事实,人们没有大的争议。不过,对于他何以要在这一时段写作第一批判,以及如何写作第一批...
关键词:前批判哲学时期 《纯粹理性批判》 认识论 道德形而上学 道德宗教 
康德“自我强制”与亚里士多德“自制”之比较
《新华文摘》2024年第16期159-159,共1页
马新宇在《西北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康德德行论中的“自我强制”概念和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自制概念有相近性,但两者的不同之处更多。关于二者的关系大体上有三种观点:德行只能算作自制;德行不只是自制;德行可以理解为自制。...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道德形而上学》 德行论 逻各斯 普遍法则 相近性 质料 人的幸福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中的自由概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宋清华 蒋琬欣 
河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20BZX011)。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在其不同的哲学著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前批判时期,康德视自由为出自内在原因的行为,并拒斥决定论;第一批判又强化了这一立场,强调自由不是由自然法则规定的,但也无法证明其存在;在《道德形...
关键词:康德 自由 道德法则 理性 
马克思道德观基础新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2期153-153,共1页王晓升 赵亭亭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就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问题提出所谓的马克思的“非道德论”甚至“反道德论”。这一肇始于马克思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说明马克思思想与道德无涉。马克思是从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重新思考理性,并...
关键词:马克思思想 当代马克思主义 辩证理性 道德形而上学 对立统一 道德论 功利主义 辩证关系 
康德的德行概念并非自制——基于《道德形而上学》“德行论导论”的论证被引量: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5-26,共12页马新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ZX037)。
关于康德的德行概念与亚里士多德的自制概念的关系大体上有三种观点:德行只能算作自制;德行不只是自制;德行可以理解为自制。通过对《道德形而上学》“德行论导论”的疏解可知,两者存在明显差异。目的学说方面,德行以定言令式为根据,以...
关键词:康德 亚里士多德 德行 自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