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主义

作品数:19被引量: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光芒张宝明何中华王洪岳杨庆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红岩》《当代作家评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下文艺创作的道德维度及其虚无化倾向
《红岩》2019年第2期178-184,共7页邓瑗 
一、现代性与道德人造物性质的发现作为伦理命题的道德与文学关系密切,既可能成为文学表现的内容与对象,也可以充当审视文学的维度和视角,甚至可以说,道德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原初动力。从陈独秀提出'伦理的觉悟...
关键词:道德律 假离婚 潘金莲 虚无化 道德形而上主义 道德生活 大姨妈 权力话语 道德维度 
关于新世纪初期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争鸣及其反思被引量: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王洪岳 
世纪之初,学术界发生了一场围绕文学与启蒙、文学与道德问题的讨论。刚刚落下帷幕的这场讨论对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它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信仰维度的建立,及其对于中国文学决定性的建构作用的思考。
关键词:文学启蒙 道德形而上主义 道德理想主义 道德实用主义 
《河北学刊》2004年第1~6期总目录被引量:5
《河北学刊》2004年第6期206-208,共3页
关键词:道德形而上主义 中国新文学 主持人 西方文论 河北学刊 形而上与形而下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西部文学 专题讨论 目录 检索工具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三)——启蒙、道德与文学——一种可能的解释被引量:2
《河北学刊》2004年第6期78-82,共5页何中华 
何中华以"启蒙、道德与文学"为题,试图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一种新的可能的解释.他认为,只有超越理性的信仰和超越自然律约束的积极自由,才能为道德提供内在理由,从而使其成为可能.历史与道德的分裂既造成了文学选择永恒的两难处境,也...
关键词:道德形而上主义 文学 启蒙哲学 形式哲学 信仰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二)——道德形而上主义的三重境界被引量:10
《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181-185,共5页张光芒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
关键词:道德形而上主义 历史枇判 道德枇判 启蒙 人性底线 
道德形而上主义:反思百年文学“启蒙”问题的可能与限度
《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189-193,共5页符杰祥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
关键词:道德形而上主义 启蒙文学 同情 实用主义 方法论 道德信念 
《河南社会科学》二OO四年总目录
《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网络诗歌 社会科学 道德形而上主义 先例判决制度 理论与实践 《大双心河》 河南 研究述评 中部地区 社会党国际 吴思敬 当代诗歌 私有财产 社会主义信仰 OO 目录 检索工具 
道德形而上主义?——一场关于启蒙研究的深入论争
《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2期156-157,共2页徐仲佳 
这次论争是由于张光芒的一篇文章——《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3期)引起的。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以下简称《道德》)是“道德形而上主义”启蒙研究论争的导火索。
关键词:《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张光芒 启蒙文学 人文精神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资源
《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84-84,92-95,共5页杨庆东 
因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1]一文而起,在当前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的争鸣。综观这些争鸣,焦点集聚在两个方面:其一,道德形而上与道德形而下关系之争;其二,道德与文学关系之...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 道德形而上 启蒙 伦理革命 道德传统 文化结构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之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
《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84-84,95-99,共6页潘正文 
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论争。在此文中,张光芒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认为启蒙之所以至今仍是“未完成时”。是因为它一直未从事道德形而上的建设,超越性维度的缺失导致启蒙的根基只...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 道德形而上 启蒙 伦理革命 张光芒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