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代意义

作品数:35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刘再华尹世英邓伍英姚冬张丽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长沙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研究》《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宣传》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武汉简称“汉”的演变历程
《武汉宣传》2024年第7期64-65,共2页杨美 
武汉是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合称,从“双城对立”到“三镇鼎立”,从“武汉三镇”演变为“一座城市”,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武汉”的“汉”字简称其指代意义也发生了多次变化。“汉”代指汉阳东汉末年,戴...
关键词:武汉三镇 演变历程 指代意义 汉阳城 东汉末年 
当“红”不让
《中国服饰》2021年第5期28-29,共2页马誉铭 张慧琴 
北京市哲社重点项目(15JDWYA008);北京市长城学者项目(QTXM70203);北京服装学院课程思政项目(ZDJG-907)的部分研究成果。
红色以千万种姿态,塑造着时髦女性的热情范本远观颜色近观花、一叶知秋、"服色"知人……色彩宛如琴键,在心灵中激起颤动,其不仅客观存在,通过物质的表达,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灵。中国文化底色服饰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既可以看作具体存在的...
关键词:特殊符号 文化载体 一叶知秋 文化底色 指代意义 客观存在 
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被引量:1
《书画世界》2019年第4期45-50,共6页郭青杰 
中国山水画从魏晋形成到南北朝成熟,人物虽然从主体变为点题小景,但是它描述的情节所指代意义并没有隐退。从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到后来南宋马远的《踏歌图》,无数鲜明的作品题目透露了山水画家对叙事的热衷。山水画发展到现...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 叙事 写生 《游春图》 传统山水画 指代意义 山水画家 南北朝 
电视剧服饰语言的指代意义探析
《当代电视》2018年第9期87-88,共2页李慧 
广东省2016年度教学改项目:设计类专业"三创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设计思维与创意>为例;立项编号27163
电视剧中各类角色的服饰不仅能反映出创作者的审美,还能指代人物的身份及特点,其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刖。电视剧中的人物服饰作为电视艺术视觉化的体现,其往传递审美意义、塑造...
关键词:指代意义 服饰语言 电视剧 人物形象 审美价值 故事情节 电视艺术 人物服饰 
独作科技论文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的语用效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40-144,共5页周丽艳 
利用自建语料库统计了独作科技论文中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频率,结果显示,独作作者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时其指代意义多为包容性指代,在语用效果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体现了科技论文作者主动的交际意识和策略。
关键词:独作科技论文 第一人称复数代词 指代意义 语用效果 
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
《青苹果》2017年第3期4-6,共3页向明康 
一、“之”的指代意义有哪些?“之”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同学们虽然从初中时就开始接触它了,但对“之”的理解和把握恐怕还不是很深刻。
关键词:文言虚词 指代意义 “之” 用法 频率 初中 同学 
古诗词中的“趣味熟语”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第1期48-48,共1页王克研 
有些词语在古诗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并具有固定的指代意义。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关键词:古诗词 熟语 趣味 指代意义 古诗文 频率 
低俗网络语言痼疾待治
《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23期45-47,共3页福寿螺 
近年来的网络世界可谓风起云涌、瞬息万变,每天都有新的网络热词问世并流行开来,甚至大举侵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系统,令很多不甚追求语言规范性与严肃性的人们都纷纷“HOLD不住”了。如“坑爹”“虐心”“心塞”“手滑”“给力”...
关键词:网络语言 痼疾 低俗 网络世界 语言规范性 语言系统 现实生活 指代意义 
略论陶渊明诗文中肯定自己的第一人称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6,共6页大立智砂子 李寅生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有很多使用"我"、"吾"的情况,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发现陶渊明作品中的"我"、"吾"有三种指代意义,一是相对于第二人称"你"而言的"我";二是相对于第二人称"你"之外而言的"我",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三是相对于命运和时...
关键词:陶渊明诗文 第一人称 指代意义 
“相”“见”的指代意义与词性认定
《语文知识》2015年第5期32-34,共3页邓木辉 
"相""见"表达"你""我""他""她""它"等指代意义时是什么词?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2010年第9期《语文学习》"语言"栏目刊发的姜燕萍老师的文章《"相""见"是什么词》讨论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动词短语 语法体系 文言虚词 语法系统 解释词义 虚词词典 祈使 汉语语法 姜燕 权威工具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