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趣

作品数:1531被引量:3186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朱汉民於梅舫何成刚张凯刘占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何成刚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北洋政府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旨趣述评被引量:3
《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5期128-132,共5页何成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10&ZD095)
民易清立,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历史教育自然不能不受此影响。因而,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在史学理念、政治理念和教育理念上,体现出了许多新气象:在史学理念上,进化史观渗透于历史教科书编写之中,以国史教科书最为突出;在政治理...
关键词:教科书编写 历史教育 北洋政府时期 述评 旨趣 史学理念 政治理念 历史教科书 
提倡民族团结平等 盛赞反抗侵略壮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旨趣(四)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9期19-22,共4页何成刚 
这一时期大多数历史教科书编写者能以崭新理念正确认识民族关系,尤其是在看待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上做到一视同仁;积极肯定了少数民族人民和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积极贡献,强调在民族复兴中休戚相关以及所共同...
关键词:教科书编写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民族团结 历史 少数民族政权 平等 旨趣 侵略 
抗战救亡时期历史教科书中的不和谐音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旨趣(五)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24-26,共3页何成刚 
1931年日本侵华,在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促使下,大多编者特别注意通过历史教科书培养学生的反侵略意识和民族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教育的时代价值。遗憾的是,有些编者也提出种种“救亡”措施,但在旨趣上似乎有“南辕北辙”倾向,或...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抗战救亡 教科书编写 旨趣 音符 和谐 “南辕北辙” 
“马克思主义”理论取向的体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旨趣(二)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7期11-14,共4页何成刚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批准号:10&ZD095,首席专家:徐岩)的研究成果之一.
学者在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历程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传人中国并被广泛地运用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伟大进步。实际上,唯物史观是非常注重对历史作全面整体的研究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对历史发展起决定...
关键词:中国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教科书编写 经济范畴 旨趣 唯物史观 社会生产方式 
关于中国及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精辟分析与评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旨趣(三)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8期13-15,共3页何成刚 
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批准号:10&ZD095,首席专家:徐岩)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历史教科书的叙述中,渗透着编写者个人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与评论,这既体现了史论结合的特点,又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是历史教科书编写中一个基本原则。然而,清末以及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编写者似乎重在历史现象的叙述...
关键词:教科书编写 历史教科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世界近现代史 评论 旨趣 中国 历史思维能力 
“三民主义”政治理念的主体取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历史教科书编写旨趣(一)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第6期21-23,共3页何成刚 
与北洋政府时期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在编写旨趣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拟从“三民主义”政治理念的主体取向来说明其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政治意识是不能在学生思想意识里自发产生,必须...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三民主义” 教科书编写 历史教科书 政治理念 旨趣 北洋政府时期 “灌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