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

作品数:610被引量:1350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杨德春王云路方一新董志翘化振红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第八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语文研究》2012年第1期31-31,共1页
第八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于2012年4月20日至4月2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有意与会者请于2012年2月25日前以信函或电子...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古汉语 征稿启事 湖南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 电子邮件 文学院 
《齐民要术》中的“看”字句
《语文研究》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伍和忠 
文章通过分析得出,《齐民要术》中的"看"字句以"看X"格式居多,"V/VP看"形式占少数,其中的"看"也多为"观看""看视"义,表"测试""估量"或假设等意义一般也较为常见,但表"尝试"意义的"看"还未真正成熟,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此外,文章还将《齐...
关键词:《齐民要术》 “看”字句 中古汉语 “尝试”义 
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语文研究》2009年第4期3-3,共1页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古汉语 汉语史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大陆 
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语文研究》2009年第1期16-16,共1页
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拟于2009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现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公开征集研讨会论文。
关键词:研讨会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史 语言史 论文提要 中古汉语 
“交路”源流考辨
《语文研究》2003年第2期22-25,27,共5页何亚南 
"<后汉书>语言研究"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K3 -0 0 8) ;"东汉佛经词汇研究"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OISJB740 0 4)
“交路”是在中古史书中出现的一个名物词 ,由于前人对这个词比较陌生 ,因此在遇到这个词时 ,常常把它视为“交络”的误文 ,中华书局标点本《后汉书》、《宋书》都是如此处理。其实“交路”文字不误 ,它与“交露”、“交络”等用作名物...
关键词:“交路” 源流 考辨 名物词 中华书局标点本 《后汉书》 《宋书》 词义 中古汉语 词汇 校释 
纪念语言学家郭在贻逝世七周年
《语文研究》1996年第4期2-5,共4页刘坚 
纪念语言学家郭在贻逝世七周年刘坚1992年初,我给郭在贻先生的两位高弟方一新同志、王云路同志的《中古汉语读本》作序,序的末尾说:“方一新、王云路两位继承了他们师辈谨严求实的学风,这本著作证明了这一点。郭在贻先生英年早...
关键词:青年语言学家 疗养院 近代汉语 中古汉语 社会主义 中国语言学 图书馆 俗语词 出乎我意料之外 《中国语文》 
敦煌变文中-m尾字演变一例
《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37-37,共1页王新华 
敦煌变文中-m尾字演变一例王新华-m尾字韵尾消失的途径之一是变为舌尖音,而与-n尾合流,这一变化发生于元明时期。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唇音声母的-m尾字已与-n尾合流,至明末金尼阁《西儒耳目资》中,全部-m尾字合入-...
关键词:敦煌变文 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一个音节 《中原音韵》 元明时期 开音节 中古汉语 双音节化 入声消失 汉语语音 
客方言五华话“廉”、“寻”二字的白读音
《语文研究》1994年第3期48-50,共3页李惠昌 
客方言五华话“廉”、“寻”二字的白读音李惠昌客方言五华话廉、寻二字都有文白异读。读书的时候,无论蕴含何种意义,廉总读作“[liam]”,寻总读作“[ts‘im]”。例如:“清廉”的廉同“廉隅”的廉、“寻找”的寻同“八...
关键词:客方言 五华话 “廉” 甲骨文 白读 普通话 《说文》 长度单位 《广韵》 中古汉语 
声调发展方式一说被引量:19
《语文研究》1988年第1期38-42,共5页王士元 刘汉成 张文轩 
在声调的发展中,经常发现以下情形:首先,象/pa/和/ba/这类音节的区别在于阻塞音的浊音特征;其次,按照阻塞音清化的一般趋势,/b-/并入/p-/。浊音清化以后,音节间的区别就在于调值的不同,即是说,原/p-/音节成了阴平调,原/b-/音节成了阳平...
关键词:声调系统 中古汉语 浊音清化 一般趋势 音节 调型 分化 合并 平声 阴平 
七至十三世纪的汉语书面语和口语被引量:6
《语文研究》1986年第4期56-62,共7页谢.叶.雅洪托夫 邱广君 
在中世纪的中国,被正式认作文学语言的是使用上古汉语语法和词汇的所谓“文言”。同它长期并存的是另一种文学语言——接近口语的“白话”。“白话”在它的整个历史时期内并不完全相同。它逐渐变化,以适应口语本身的变化。一种语言的成...
关键词:上古汉语 口语 文学语言 近代汉语 汉语语素 文献 话本 变文 文言 中古汉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