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作品数:71被引量:6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伯伟张利群白寅夏静黄念然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捕捉意脉
《七彩语文》2025年第3期46-49,共4页包旭东 
“意脉”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通俗来说,是指作者的“意”(立意、主旨及情感等)如同血液贯通全身一样贯穿整篇诗文。这一概念统摄着诗、词、文、赋等诸多文体,古人赋诗填词、为文作赋,均强调“贯穿意脉”(李涂《文章精义...
关键词:《文章精义》 韩驹 陵阳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意脉 赋诗 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生物相似性
《安康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34-40,46,共8页马建平 包温都尔夫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有一个现象,用对生物的认识来比拟对文学的认识,即生物相似性。这是在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由对自然及生物以及自身的直觉体察而产生的。本文重点分析这一现象并说明其根源。
关键词:生物相似性  文艺批评 
一诗舞成——读《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第13期45-47,共3页杨田雨 
袁行霈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将最初的研究方向定在中国诗歌艺术的研究上,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史拆分研究现状的驱动。袁行霈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也为当代诗...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词 中国诗歌艺术 当代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中国传统美学 袁行霈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泰斗级 
“趣”:跨越古典与现代被引量:3
《文艺研究》2023年第8期72-86,共15页南帆 
“趣”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个特殊范畴。“趣”曾经与众多概念结合,阐释各种类型的诗文,组织理论命题。“趣”的美学位置介于“情”与“理”之间,并且与二者不同程度结合,隽永曲折之中显出“妙”“生气”与“灵机”等特征,接近西方...
关键词:儒家诗学 叙事文本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小品文 笔记体 古典与现代 贾平凹 叙事学 
符号与声音:明代的文章圈点法和阅读法被引量:4
《文艺研究》2021年第12期52-64,共13页龚宗杰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样式,通常分为文字形式的评语和符号形态的圈点。文章圈点之法自南宋发展成熟以来,多作为文法标记而存在于总集之中,并影响着士人的文学阅读和知识习得。在科举考试、商业出版的助推下,明代的文章圈点法在...
关键词:文学批评史 文学阅读 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阅读行为 商业出版 科举考试 知识习得 
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创作的一体性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4期43-48,共6页李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代诗学中的诗体病忌观念研究”,项目编号:16CZW025。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具有一体性的特点。与西方的职业批评家传统不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与作家在身份上具有一致性。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古人认为只有谙熟创作甘苦,才有资格批评文章;二是创作者在学习模拟前人时须具有较高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创作 一体性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分析性思维
《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62-81,201,共21页沙红兵 
在中西比较的参照系下,直观感悟已成为概括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与特点的标签之一。其实,古代文学批评既不缺乏也不可能离开分析性思维。这种分析性思维没有采取西方科学—哲学传统的纯智性、纯理论的形式,而是深植于古代社会、历史环境...
关键词:文学批评 分析性思维 直观感悟 推止 范畴提取 
主持人语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年第2期515-516,共2页刘俐俐 
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的主要学术目标为构建批评的价值体系,依托理论与实践互动机制展开。课题从哲学价值论中汲取功能、价值和价值观念三个概念及其关联性的思想与方法,将如此静态理论范畴置于中...
关键词:文学功能 主持人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以象作论”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9期168-169,173,共3页刘浩文 
“象”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命题,“以象作论”更是历代诗论家、文论家经常讨论的话题,那究竟“象”为何物,“以象作论”代表了怎样的审美倾向,又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以象作论 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中医——以《文心雕龙》《黄帝内经》为例被引量: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42-60,共19页王毓红 
广东省普通高校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国外‘龙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在疾病意义上发现文病并予以诊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以刘勰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诊断出文学患病,并渴望治疗它,是批评家开展文学批评的重要动因。他们聚焦于声律病、繁杂病、字病、用事病和文类病,常常在治疗文病的同时,开出“...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中医 文心雕龙 黄帝内经 掎摭利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