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制度

作品数:24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增俊杨婉琪肖建文戴根平张弘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教师》《艺术时尚》《文学教育(中)》《湖北教育(政务宣传)》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被引量:9
《汉字文化》2019年第16期167-168,共2页凌欣怡 
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制度开始逐渐转型,中国女性开始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女性权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女性的进步也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的几次学制改革来研究中国女性受教育权利的发展历程,并结...
关键词:中国教育制度 女性受教育 女性权利 
共和国教育史研究的鸿篇巨制——评《中国教育活动通史》(第八卷)
《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19年第3期78-79,共2页杨熔 
2017年10月,《中国教育活动通史》(第八卷)正式出版发行,此书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担任总编,集结全国数十位学者,耗经十年完成。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拉开了中国教育发展时间新序幕...
关键词:教育改革发展 中国教育制度 共和国 
蔡元培:由并举五育而再造中国教育制度
《上海教育》2018年第3期76-77,共2页俞可 
2018年1月11日,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以校长身份领导一所大学转变一个民族、一个时代,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人。这段溢美之词来自约翰·杜威。蔡元培之于中国近现代教育,却并非重塑北京大学,而是以革命精神再造中国...
关键词:蔡元培 教育制度 北京大学校长 演说词 革命精神 五育 约翰·杜威 中国近现代教育 溢美之词 中西学堂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知识文库》2017年第19期22-22,共1页李浩然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邻国,它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情况和国民素质对比中国相对要好。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也被认为是数一数二的高学历社会,而且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比较相似的。中国的教育发展一直处于改革当中...
关键词:日本教育制度 近现代教育 对比分析 
徐健顺:传统文化教育未来很多年内都会在中国教育制度中占有相当比重被引量:1
《中国教师》2014年第21期21-24,共4页孙建辉 
徐健顺,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中国教师》: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内容,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您认为这有何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中国教师》 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制度 徐健 比重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指导纲要 
站在彩虹之巅——视唱观摩之感悟
《艺术时尚》2013年第7期120-121,共2页刘晶心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前最重要的时段,它关系到一个完整人的成长与在社会生存的能力。而现如今,中国大学制度没有色彩感,学校把将培养模式进行规定致使课堂形式单一、乏味。因而针对此种现象,根据视唱观摩的教学成果引发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中国教育制度 视唱练耳教学 课堂色彩性 
中国教育制度漫谈被引量:1
《文学教育(中)》2012年第1期41-41,共1页张弘 
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人对于我国教育制度的批判过于片面偏激,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决定我国现阶段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透彻的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制度,从多方面入手,从其本质问题入手,发扬其优点,改正其缺点。
关键词:教育制度 决定因素 客观看待 鼓励否定 
张五常:中国教育制度不好
《新财经》2010年第7期18-19,5,共2页张五常(口述) 覃怡敏 
中国有的是人,人是中国最重要的资产,但这个资产,中国还没有好好利用。中国在人才储备方面的工作,处理得不是那么好。江泽民先生增加了很多大学学位,这是做对了。但是教育制度不好。
关键词:教育制度 中国 张五常 人才储备 江泽民 资产 国有 
教育理论探究的丰硕成果——杨贤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考察
《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21-124,共4页路娟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现代教育家杨贤江的事业与思想研究(064140003)
杨贤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做了梳理,阐明了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指出了教育制度变迁的本质,对认识教育制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杨贤江 中国教育制度 历史考察 
论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被引量: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69-71,共3页崔改梅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它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体,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
关键词:清末新政 教育改革 教育制度 近代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