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目的

作品数:183被引量:35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啸刘静王元骧武高寿江德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想像与思辨的互渗——文学与哲学关系之阐释》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2期73-73,共1页
作者:颜翔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2月“诗与哲学之争”乃自柏拉图肇始之西方美学经典性论题,而文学与哲学之一体化则为中国文化特质之一。本书系统而深入探究文学与哲学关系,对“文学与哲学之关系”论题进行历史与逻辑相...
关键词:诗与哲学之争 观念与方法 人是目的 同一性 理论诠释 文化人类学 神话学 哲学性 
让“人是目的”成为伟大的政治信仰——关于人工智能与政治传播关系的省思被引量:4
《现代出版》2024年第2期45-54,7,共11页荆学民 刘元顿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形态政治传播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编号:22AZZ004);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基于社交媒体的以个体为主体的微观政治传播研究”(编号:CUC23CGJ36)。
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传播层面的重要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形成基于不同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的“国际政治话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衣食住行,...
关键词:人工智能 政治传播 人是目的 政治信仰 
人是目的而非工具
《黄金时代(下半月)》2024年第2期24-24,共1页夏希奥 
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作文题:谈谈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与工具的关系问题。看到提示材料时,我内心有些崩溃。提示材料引用了张艺谋导演的话:“人要把自己迅速工具化。工具化,就会对他人有用,人有了用,就会有空隙来生存。”如...
关键词:张艺谋导演 人是目的 工具化 语文课 材料引用 作文题 提示 
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被引量: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5,170,共6页杨国荣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项目编号:19ZDA03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1JZD018);教育部人文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人观之:历史变局中人的存在研究”(项目编号:22JJD720011);山东“曾子研究院”;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具有积极意义。总体上,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既是人类走向人性化的存在以及人的自由逐渐实现的过程中出现的必要环节,也是趋向于这一前景的前提或条件。人工智能以大数据作为依据。从逻辑上说,大数据意味着穷...
关键词: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人是目的 
“人格化原则”取消的代价与责任者的观点——伍德对“人是目的”命题的价值论解读及其疑难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8期67-76,共10页刘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康德‘道德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19BZX117)的阶段性成果。
生物技术的革命重新定义了“人的生命”,挑战了传统哲学关于人是什么的思考,康德“人是目的”命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尊严理论如何容纳新的伦理身份,证成非理性存在者的道德地位成为伦理学面临的新问题。伍德在...
关键词:尊严 人性 人格性 动物性 责任者 
立德树人,从细微处做起
《河北教育(综合版)》2023年第7期66-67,共2页韩志杰 赵权政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是坚持德育为先;树人,是坚持以人为本。立德与树人不是对立的关系,也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云...
关键词:全国代表大会 立德树人 人是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相辅相成 有机统一 
在“最好”与“最坏”的状态之间——从近代政治哲学视野出发考察马克思的社会批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21-128,195,196,共10页李兆勇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具有近代政治哲学史的深刻背景。近代以来,基于个体预设,人们寻求自保的努力会导致相互冲突的普遍战争状态。为解决这一冲突,就要建立国家,但这又会导致个体与共同体的矛盾。为进一步消除这一矛盾,以达成人是目的...
关键词:普遍战争状态 人是目的 人的解放 批判 异化 历史 
克己杀妻
《长江文艺》2023年第7期32-38,共7页祁又一 
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这话谁说的来着,康德?前卫健委干部,如今赋闲在家的李克已同志最近半年开始关注两性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是婚姻关系,简单说就是如何对付他媳妇王月花。
关键词:人是目的 婚姻关系 克己 
“人格化原则”取消的代价与责任者的观点——伍德对“人是目的”命题的价值论解读及其疑难
《学术月刊》2023年第3期35-44,139,共11页刘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康德‘道德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19BZX117)的阶段性成果。
生物技术的革命重新定义了“人的生命”,挑战了传统哲学关于人是什么的思考,康德“人是目的”命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尊严理论如何容纳新的伦理身份,证成非理性存在者的道德地位成为伦理学面临的新问题。伍德在...
关键词:尊严 人性 人格性 动物性 责任者 
“人生论文学观”刍议——关于推进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王元骧 
要“人生论文学观”在传统认识论文学观的基础上引入实践的观点,把作为文学对象的人看作既是个人性与社会性统一的,又是处身于现实关系中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不仅以人为对象,而且也以人为目的。文学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人的境遇、遭际...
关键词:人生论文学观 人是目的 情感与意志 内在目的 外在目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