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

作品数:189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为理杨大春夏钊王南湜谢延龙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通向“人是什么?”的法国当代哲学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47-48,共2页杨大春 
主体形而上学的解体应该是后期现代哲学的首要论题。从法国现当代哲学的演变看,康德和黑格尔在这一解体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而复杂的角色:他们的思想既是解构针对的目标,又是实现解构目标的手段。实存(论)哲学/现象学是3H(即黑格尔、...
关键词:现代哲学 主体形而上学 哲学解读 德国哲学家 人之死 当代哲学 现象学 异质空间 
“你是i人还是e人”是什么梗?
《解放军健康》2024年第6期16-17,共2页刘弋洲 
在当今的社交和网络语境中,“你是i人还是e人?”成为时下年轻人交流的开场白和热门话题。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内涵,并且已经在各个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应用。MBTI的起源与概念。要理解“i人还是e人”,就...
关键词:迈尔斯 网络语境 MBTI 布里格斯 开场白 热门话题 年轻人 
走进康德,重新理解“人是什么”——访李秋零教授
《哲学动态》2024年第12期114-122,125,共10页李秋零 李秀伟 
一康德的哲学批判及其时代价值问:康德为何将他的哲学称为“批判哲学”?他批判的目的是什么?答:“批判”这个词在德语中叫“Kritik”,这个词本来是一个希腊语名词,后来被拉丁语所接受,最后德语也接受了这样一个词。这个词的原义是评论,...
关键词:希腊语 批判哲学 重新理解 德语 拉丁语 哲学批判 推论出 评论者 
人是什么--康德的第四问
《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11期52-61,209,210,共12页何怀宏 
康德晚年对第四问的探讨基本是一种综合性、概括性和总结性的探讨。尤其对其认识论和道德哲学来说是这样,他将认识论和道德哲学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范畴中来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重要补充:一是联系历史政治对人性的探讨(道德哲学的延伸);...
关键词:康德 人学 形而上学 道德 康德之问 
告别关于人的康德式提问的黑格尔式回答——通向“人是什么?”的法国当代哲学解读
《天津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56-65,共10页杨大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现象学前沿问题研究”(项目号:23&ZD241)的阶段性成果。
法国后期现代哲学和当代哲学既有深厚的本土资源,又受到德国现代哲学的深刻影响。德国早期现代哲学家康德提出了“人是什么?”的问题,并做出了“人是目的”的回答。法国后期现代哲学家萨特和梅洛-庞蒂等人展开的是与康德一样的问答,但...
关键词:法国当代哲学  康德式提问 黑格尔式回答 目的 终结 
“职业闭店人”是什么人?
《风流一代》2024年第19期36-37,共2页张建(整理)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进了理发店,刚坐下,就有店员跑过来推销会员卡;去健身房锻炼,想找教练指导指导,却被告知得有会员才行……为了获得所谓的优惠、VIP服务,他们掏钱办理了会员卡,有的人还一次性往会员卡里充大...
关键词:会员卡 健身房 理发店 后续使用 日常生活 优惠 
“人是什么”的解答:乔姆斯基语言学研究论析
《文化学刊》2023年第5期98-101,共4页苑路漫 潘静 
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列斐伏尔《马克思的社会学》文本学解读”(项目编号:2021BKS011);2022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亨利·列斐伏尔《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22-ZDJH-00309);2023年洛阳市社科规划项目“哲学基本理论视域下‘人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人是什么”是哲学的一个永恒主题。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探讨“柏拉图之谜”来进行解答。受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乔姆斯基建构了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作为一种先天禀赋,人性是客观存在的;它蕴含着天赋知...
关键词:“人是什么” 乔姆斯基 语言学研究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视野》2023年第4期30-33,共4页余华 
2010年5月,我参加耶路撒冷国际文学节期间,去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纪念馆在一座山上,由不同的建筑组成,分成不同的部分。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六百多万犹太人,已收集到姓名和身份的有四百多万,还有一百多万死难者没有确认。
关键词:纪念馆 耶路撒冷 犹太人 
主体何为--浅析康德与福柯的一种联系
《学理论》2022年第5期37-40,共4页叶骏 
康德在写作《纯粹理性批判》时曾提出三大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在康德晚年时,又将三大问题归纳为“人是什么”的问题。这四个问题构成了康德哲学的全部主题,也为后世解释康德哲学敞开了空间。其中引起注意...
关键词:康德问题 词与物 人是什么 人已死 有限性 
月是空明之月,人是“什么”之人?——《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年第35期3-7,共5页王君 何庆华 郑丹 
授课时间:2021年10月30日授课对象:清华附中合肥学校八年级学生课堂类型:主题型+诵读型文本教学课堂特色:主题探索+话题演讲一、课前热身,学生尝试演讲师:《记承天寺夜游》王老师有很多种上法。这节课呀,是针对已经学过、基础又特别好...
关键词:清华附中 文本教学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课堂实录 课堂类型 主题型 八年级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