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追求

作品数:33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经建吴艳茹薛天纬奚冬梅邢宇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学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晋阳学刊》《中国青年》《今日中国》《校园英语》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被引量:2
《民俗研究》2021年第5期109-118,160,共11页王均霞 
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时代思潮的产物。从士大夫塑造的知礼的杞梁妻到民众塑造的纵情任欲的孟姜女,该研究体现了顾颉刚对旧礼制的批判和对新道德的追求。在其交叠的叙述中,女性成为其批判旧礼制、传达新道德的载体。...
关键词: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研究 民众 礼制 自由平等的人性 
布伦希尔德的人性追求——瓦格纳对布伦希尔德的人格重塑
《海外文摘》2019年第11期15-18,共4页王仁君 
神话是人创造的,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的想象、向往与追求。北欧神话里的布伦希尔德的形象也不断地被人们进行修订和补充,让这一人物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人文信息。探讨这一人物对于我们继承优秀人类历史文化和弘扬现代文明的正能量有着巨大...
关键词:尼伯龙根 布伦希尔德 瓦格纳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人性理论被引量:1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1期48-49,共2页葛晨虹 
古希腊思想家把人看成具有感性的自然物。他们认为人和世界万物一样,都由某种自然物质产生和构成。自然人性论进入欧洲中世纪后被神学人性论淹没。神学家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在内都由神创造,神性决定人性。自然人性论至文艺复兴时期得以...
关键词:自然人性论 人性追求 古希腊思想家 世界万物 顺应自然 欧洲中世纪 人性理论 人的权利 
英美文学作品中人文素养的社会体现研究被引量:1
《校园英语》2018年第26期255-255,共1页仝贵云 董荣月 
人文素养的概念包含“人文知识、能力与方法和精神”这三者。而谈到在人文作品中所提到的人文素养,则多包含体现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与社会整体的价值理念等。对英美文学作品的人文素养社会研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导与促进传播作用,在我...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 人文素养 社会体现 人性本质 人性追求 
“强罔一代,路如何越走越宽”大讨论
《中国青年》2018年第6期66-67,共2页
人要活得美好,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追求。古今中外,无数圣哲先贤,都在为此毕生思索、躬身实践,试图为个体生命求得一通往美好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法,也希望为人类集体开辟出一套美好的社会生活秩序。
关键词:大讨论 美好生活 社会生活秩序 人性追求 安身立命 个体生命 实践 得一 
本于心,动于容 人仙共舞,经典重铸——评舞剧《棂·花姑子》
《人文天下》2018年第4期10-11,共2页于宁 
舞剧《棂·花姑子》以《聊斋志异》中的“花姑子”的故事为原型,采用西方现代舞、融合中国山东民间舞蹈元素的肢体语汇,演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恩与爱。2017年10月18日,舞剧《棂·花姑子》在省会大剧院与观众朋友们见面,这部由山东省艺术...
关键词:舞剧 经典文学作品 艺术研究院 《聊斋志异》 中西文化交融 戏剧创作 有限责任 人性追求 
成仿吾文艺美学思想的特质被引量:2
《学术探索》2016年第6期124-128,共5页邢宇 
在文艺美学中,人性的追求与艺术的表达一般是高度统一的。在国家命运窘迫、救亡图存的外部环境背景下,任何文艺追求都难免受到影响,甚至形成多组共存的矛盾。成仿吾文艺美学的思想特质,映射了时代巨变中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思想,在...
关键词:成仿吾 文艺美学 人性追求 艺术表达 思想特质 
鸟意象在安徒生童话中的文学特质
《文学教育》2014年第23期116-117,共2页蒋朝群 
阅读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会发现不少作品中出现"鸟"意象。在童话中它们被赋予了超乎人类的能力,同时它们的性情又类似或超越了我们熟悉的人类的性情。它们具备耐人寻味的文学特质。
关键词:鸟意象 安徒生童话 人性追求 神性 智性 诗性载体 
向人性和道德致敬的乡土作家——浅论沈从文和福克纳的文学理想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年第19期37-41,共5页苑野 
对人性和道德的赞颂是作家沈从文和福克纳文学作品中的共同主题,贯穿了他们一生乡土文学的写作历程。本文从三部分对二者的文学主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从文学理想的角度来比较沈从文与福克纳。第二部分,探讨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差异...
关键词:沈从文 福克纳 乡土文学 道德重建 人性追求 
中国古代养生按摩十术
《今日中国》2013年第10期73-73,共1页
驻颜指的是通过轻柔按摩手段,保持颜面肌肤光洁润泽的方法,以实现容光焕发,延缓衰老的目的。通过习惯性的养颜操作.不仅能美化肌肤.还能振奋人的精神。因此,古代按摩驻颜的发展是人性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在与环境相互激荡之下蕴发...
关键词:按摩 古代 养生 中国 延缓衰老 人的精神 人性追求 习惯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