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作用

作品数:20被引量:14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关英红廖春丽单林娜杨晓新尹平河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东农业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湖泊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短凯伦藻高效溶藻菌Pseudoalteromonas shioyasakiensis SE3的分离、鉴定及溶藻作用研究
《海洋与湖沼》2024年第4期896-904,共9页姚玉芳 吴在兴 袁涌铨 贺立燕 曹西华 宋秀贤 俞志明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十四五”重大项目,LSKJ202203700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2022YFE0136400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6150号。
微生物防控法以其生态调控功能和环境友好特征成为赤潮治理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从短凯伦藻(Karenia brevis)藻际微生物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溶藻菌,研究了其对短凯伦藻的溶藻特性、溶藻作用方式及机制。经16S rDNA鉴定,该溶藻菌属于假...
关键词:赤潮治理 微生物方法 溶藻细菌 假交替单胞菌 溶藻机制 
伊姆裸甲藻溶藻菌LD-B3的分离鉴定及溶藻作用被引量:2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4年第1期192-200,共9页李俊佳 陈磊 王君玥 蔡月凤 申欣 姬南京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D0900203);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22)20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200613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近年来,有害藻华频繁发生给海洋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伊姆裸甲藻(Gymnodinium impudicum)是一种典型有害藻华原因种,开展其溶藻菌筛选工作,将有利于该种藻华的防控研究。本研究从伊姆裸甲藻藻华发生海域,分离一株针对藻...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 有害藻华 伊姆裸甲藻 溶藻菌 假交替单胞菌 
DSF型群体感应系统的缺失导致嗜根寡养单胞菌溶藻作用的增强
《环境工程学报》2023年第7期2380-2390,共11页方娜 车荣晓 高婕 刘颖 邓君怡 庄绪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30411,4217709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2025)。
水环境中的微藻与藻际微生物之间关系复杂多变,而微生物的群体感应(QS)作用会影响并调控菌藻的共生关系。以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野生株(WT)和QS扩散信号因子(DSF)合成酶基因-rpfF基因敲除株(△rpfF)为实验菌株...
关键词:嗜根寡养单胞菌 铜绿微囊藻 群体感应 扩散信号因子 
球形棕囊藻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作用研究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11期150-155,共6页强俊磊 陈向东 汪辉 田宇航 郑欣悦 
为了从广西北部湾海域分离筛选和鉴定针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细菌,研究其溶藻特性。本研究采用梯度稀释和平板划线法从海水水样中分离纯化溶藻菌,菌藻共培养后,通过观察颜色和测定叶绿素a含量筛选溶藻菌,形态观察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 溶藻细菌 分离 鉴定 溶藻特性 
生物法治理蓝藻水华研究进展被引量:1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年第1期92-99,共8页王敏 刘浩 王江南 邱雨 马增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124,4200737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20C030008)。
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蓝藻水华暴发,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威胁饮用水安全,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治理是当前我国湖库治理的难点。蓝藻水华治理技术主要聚焦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个方面。近年来,生物法因其兼具经济友好和环境友...
关键词:蓝藻水华 生物控藻 溶藻作用 化感作用 摄食 
中肋骨条藻高效溶藻菌FDHY-C3的分离鉴定及溶藻作用研究被引量:5
《海洋环境科学》2021年第1期114-121,共8页石新国 李悦 肖宇淳 郑文煌 刘乐冕 陈剑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6130);福州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平台项目(FZHJ15)。
从福建长乐海域的表层海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对中肋骨条藻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溶藻菌FDHYC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FDHY-C3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该菌株对常见的甲藻(dinoflagellate)、硅藻(diatom)以...
关键词:赤潮 赤潮藻 中肋骨条藻 溶藻菌 溶藻特性 
一株嗜盐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4
《生态科学》2020年第1期1-9,共9页韩贝贝 张书飞 吴风霞 史荣君 黄洪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40750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A030310608);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16TS33,2017YB18)
藻华是一种全球性的生态灾害,利用海洋溶藻菌治理藻华是藻华治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旨在揭示一株嗜盐杆菌对中肋骨条藻的溶藻作用机理,对溶藻作用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相关的生理参数,同时研究了溶藻作用...
关键词:嗜盐杆菌 中肋骨条藻 溶藻作用机理 氮代谢 活性氧 
1株太湖流域土著溶藻菌的溶藻特性研究被引量: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9期22-29,共8页张冬慧 杨苏文 赵宗升 金位栋 闫玉红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4005)
从太湖流域宛山荡蓝藻爆发地底泥样品中分离岀1株溶解铜绿微囊藻的细菌,编号为WS8。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enBank登录号为KC441776)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通过液体感染法(...
关键词:溶藻芽孢杆菌 铜绿微囊藻 溶藻特性 溶藻作用方式 
溶藻细菌DH-e代谢产物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2
《应用海洋学学报》2017年第2期151-157,共7页韩光耀 谢丽玲 毕潇 吴培枫 周亮 朱炎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230961);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pdjh2016b0193);汕头大学校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FC14003)
从浙江沿海地区赤潮多发区分离获得一株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细菌DH-e,研究该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和对东海原甲藻的生理功能与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其溶藻作用方式为间接溶藻,溶藻效应呈现出作用...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 溶藻细菌 东海原甲藻 溶藻作用 赤潮 
一株聚藻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除藻特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第5期657-665,共9页周延 关英红 
Supported by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Spe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for Public Welfare(201301096);the Heilongjiang Postdoctoral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LBH-Q13035);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12541036)
从武汉某一湖泊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聚藻作用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 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根癌土壤杆菌。对该菌株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分离出的根癌土壤杆菌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很好的...
关键词:聚藻作用 聚藻菌株 溶藻作用 藻类去除 铜绿微囊藻 根癌土壤杆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