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

作品数:600被引量:791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黄玉顺蒙培元成中英夏显泽李景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儒家哲学的理论重建及其五项实践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期232-243,共12页成中英 
面对时代的急剧变化,儒家哲学的生命力何在,这是一个亟待回答的时代课题。是保守的恢复旧观?还是进行改造,甚且用其资源另造新体,扬弃其本真?抑或掘其灵泉以充实其主体之价值为现代化社会之基石与动力?文章论儒家哲学理论重建的重要以...
关键词:儒家哲学 理论重建 实践 
儒家哲学智慧与寻找人生快乐被引量:4
《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3期217-222,0+6,共6页葛荣晋 
针对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而人的快乐指数却在大幅度下落这一现实问题,从哲学价值观高度看,快乐是一种人生价值的选择。只有选择儒家的"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价值观,即人的一生所追求的主要是构建精神生活家园而不是贪恋物欲和感官...
关键词:儒家哲学 人生快乐 价值 
儒家理想人格略论被引量:7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4期229-233,共5页刘辉 
儒家哲学本身是人学,对天人关系的论述,对人性问题的揭示,对道德伦理的设定,其最终落脚点皆旨在解决理想人格的构建问题。儒家将理想人格区分为圣人、贤人、君子以及仁人、大丈夫、成人等不同的层次序列,并赋予每一种人格以不同的内涵...
关键词:理想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 自由人格 儒家哲学 天人关系 人性问题 道德伦理 道德人格 道德倾向 人格表现 道家 落脚点 大丈夫 设定 人伦 世界 圣人 君子 儒道  
人是情感的存在——儒家哲学再阐释被引量:83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1-8,共8页蒙培元 
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是情感型的 ,将人视为情感的存在 ,由此解决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价值的问题。但儒家并不是将情感与理性对立起来 。
关键词:阐释 儒家哲学  存在 情感 理性 
自然与文明的连续性——先秦儒家的历史意识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39-44,共6页李景林 孙栋修 
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一种哲学系统所从出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这种文化背景的反思,便规定了它对人或者人性的理解方式。 约公元前7—6世纪,中西方文明不约而同地进入了哲学诞生的时代。哲学思想的创立是人类精神发展史上一个重大...
关键词:先秦儒家 孔子 文化价值观 历史文化 历史意识 儒家哲学 西方文明 “文” 论语 人的存在方式 
生生之仁与权力意志:儒家与尼采之间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4期95-105,共11页唐力权 
儒家讲生生之仁,尼采讲权力意志。儒家强调道德实践,尼采坚持艺术创造。儒家以圣人内圣外王的完善境界为文明人理性生命的典范,尼采则以超人卓立不群的英雄人格为人类得以克服其类性的软弱与颓蔽的最高理想。儒家以良知的逆觉体证为其...
关键词:形上学 权力意志 西方哲学 尼采哲学 生生之仁 形上姿态 中国哲学 儒家哲学 自体 悲剧精神 
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儒家哲学被引量:9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2期82-93,共12页梁燕城 
一、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1、何谓“后现代”当前欧洲思潮环绕着一个重要名辞讨论,就是所谓“后现代”的争论和界定,卡平灵(kaplam)在其书《后现代主义的“非内容”理论及实践》中指出,后现代的观念是从现代发展出来而对现代文明的“文...
关键词:中国哲学 西方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性 人文主义 诠释学 后现代文化 语言游戏 唐君毅 主体哲学 道德主体 
中国儒学和文化精神的新阐释——读《先秦儒家哲学新探》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2期274-275,共2页京林 
邹化政教授新著《先秦儒家哲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是近年儒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并不仅仅是一部先秦儒家哲学史.全书共七章,包括“导论”在内可以分为四大部分.首先,为了纠正长期以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化的...
关键词:先秦儒家 文化精神 中国哲学传统 中国儒学 新阐释 儒家哲学 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体论 西方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