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精神

作品数:116被引量:9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景林李颖张立恩蔡方鹿万本根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孔颜之乐”及其美学意义
《中国哲学年鉴》2023年第1期387-388,共2页方英敏 
“孔颜之乐”或“孔颜乐处”这一命题源于《论语》中孔子的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以及孔子对颜回的表彰:“贤哉,回也!一肇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尽...
关键词:孔颜乐处 孔颜之乐 儒学精神 不改其乐 美学意义 宋明理学 
自然耦合与民族符号:古代媒介环境视域中的汉藏儒学精神/物质域体认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3年第1期45-55,共11页颜亮 顾伟成 
2022年度国家民委西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青年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汉藏堪舆共性神话符号研究”(项目号2022-TFSCC-35);2021年西藏大学珠峰学科建设计划项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科建设(项目号zf21003006)
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结构的汉藏两族凭借地理环境、经济互渗、文化互传等方式,在汉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发生创序、体认、体识的互构,不仅构织出儒学传播的精神/物质双域,而且在物质/精神双域中构筑了两者动态化的共在性体识互构...
关键词:儒学传播 三阶耦合 汉藏文化 四度自然 象征体认 
主持人语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3年第1期43-44,共2页王婷 
“中华文化传播与媒介文明”是长期征稿栏目。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文明,以儒家为代表的“开物成务”人文情怀,强调将“格物”作为“致知”的前提条件。物质性之于媒介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
关键词:开物成务 征稿栏目 中华文化传播 媒介环境 儒学精神 民族符号 风云变态 三重境界 
20世纪60年代两岸知识分子的民族文化情怀与民间儒学精神——以徐复观与叶荣钟等“祖国派”为中心的讨论
《海峡人文学刊》2023年第1期123-135,159,160,共15页吴思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和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16ZDA138)。
在台中生活的20年时间,新儒家代表徐复观与叶荣钟、庄垂胜、张深切、洪炎秋等台湾地区“祖国派”知识分子在共同反对西化、声援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祖国派”不仅在文化论战中给徐复观莫大的安慰,更帮助徐氏获得了“在...
关键词:徐复观 叶荣钟 民族文化 民间儒学 日据时期台湾地区文学 
陈献章岭南化的儒学精神探讨被引量:2
《文化产业》2022年第21期79-82,共4页陈向利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职语文课程建设研究”(编号:GDZZJG2020112);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科研项目“习近平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编号:2021KYKTRW004)。
陈献章建立了岭南儒学史上第一个儒学思想体系,并自成一派,使得儒学在岭南得到了广泛传播。他的思想在儒、道、佛之间“自由穿梭”,通过“静坐”实现心灵的自由,从而获得体悟、修身,最终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后...
关键词:岭南文化 文化价值体系 陈献章 儒学精神 儒学思想 文化认同 内圣外王 儒学史 
论孔子的圣人观及其所透显的儒学精神被引量:1
《文化学刊》2022年第6期120-124,共5页宫浩然 
“圣”是儒家最高的完满人格和治世理想,儒学本身即是一套以希圣、成圣为最高精神追求的修身治世之学。在孔子看来,圣人人格是不可企及的超越性理想人格,做一个正人君子、仁人志士则可矣;其本人也不敢以圣自居,认为纵是尧、舜亦与圣人...
关键词:孔子 圣人观 理想人格 内圣外王 
儒学精神根基与华夏文明底蕴的揭示——评《中国儒学缄默维度》被引量:1
《学术评论》2022年第3期51-55,共5页尤西林 
张昭炜教授所著《中国儒学缄默维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以下简称《缄默》)是一部厚重的著作,其重要性体现在儒学精神根基与华夏文明底蕴的揭示。儒学是华夏文明的主干,传统的历史典章、文物形态的儒学史研究当然具有重...
关键词:儒学精神 中国儒学 华夏文明 儒学史 根基 
道德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的统一——论荀子政治哲学的思想特质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1年第1期45-46,共2页郑治文 
孔孟荀是先秦儒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思想人物,学界常以其并称来揭示原始儒学的发展线索。然事实上,形成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学说,既与孔孟儒学一脉相承,又为即将“定于二”的时代大势所迫而对儒学精神进行了改造革新。就子政治哲学而言,既...
关键词:道德理想主义 现实关怀 孔孟儒学 思想特质 政治现实主义 原始儒学 儒学精神 战国末期 
河北儒学之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以孔庙从祀儒者为中心的考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08-112,共5页孙光耀 
河北大地自古人杰地灵,儒者辈出,共有毛亨、毛苌、董仲舒、刘德、刘因、孙奇逢、颜元、李塨等八位大儒得以从祀孔庙。这八位儒者又可细分为传道之儒、卫道之儒、明道之儒和体道之儒四种类型。通过对这些儒者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以及从祀...
关键词:河北 儒者 孔庙从祀 儒学精神 现实意义 
2017年度“纳通儒学奖学奖教金”获奖名单
《儒藏论坛》2020年第1期289-289,共1页
2017年度"纳通儒学奖学奖教金",以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为依托,为四川大学从事中国儒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研究,弘扬、普及儒学文化的教师,以及学习和传承中国儒学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提供资助,鼓励其专心致志地...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儒学文化 博士后 中国儒学 四川大学 儒学精神 人才培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