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颜之乐

作品数:136被引量:10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煌明张方玉赵四学张刚邓莹辉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孔颜之乐”看道德审美的“中国性”
《中州学刊》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杨吉华 
《论语》中的“孔颜之乐”,以安贫乐道的精神要义,将道德主体对于社会的人文关怀和道义担当,融于自我心性修养与道德实践的审美体验中,形成一种美善相融的圣贤气象,蕴含着内以修身、外以治世的道德审美价值取向。宋儒通过以“诚”贯通...
关键词:孔颜之乐 道德 圣贤气象 天地精神 审美生成 
“以天理自乐”: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的诠释
《理论界》2024年第11期29-35,共7页杜国华 
《逍遥游》是《庄子》“全书之纲领”,其中“逍遥游”“小大之辩”“有无之辩”是本篇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关涉庄子的本体论、修养论和境界论,是研究庄子学的重点。林希逸站在儒家的立场,以“孔颜之乐”诠释“逍遥游”,即“乐解逍遥”,...
关键词:逍遥游 孔颜之乐 小大之辩 有无之辩 
寻精神坐标,品孔颜之乐
《雨露风》2024年第4期17-17,共1页邹雨哲 
孔子吃粗食,喝凉水,枕臂睡觉,不在乎物质条件的简陋,更不会通过卑劣的手段追求不正当的富贵,乐在一心推行“仁”“礼”思想。颜回在食、饮、住方面条件艰苦,但他心态乐观,安于清贫,寻圣贤之道,自得其乐。可见,孔、颜之乐,都在于劝勉我...
乐是心之本体
《宁波通讯》2024年第5期68-68,共1页郭美星 
徐爱殁后,阳明先生对陆澄致望不浅。澄善问,但“平生多闷”。一次收到儿子病危的家信,澄忧闷不堪。先生开导他:人人都认为这种情况天理当忧,但是七情所感,多只会过度,“才过,便非心之本体”。陆澄曾写信问“孔颜之乐”,圣贤之乐与七情...
关键词:阳明先生 孔颜之乐 七情 陆澄 一骑绝尘 
论“孔颜之乐”美学命题价值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岳进 周伟 
“孔颜之乐”命题的演变经历了宋儒前的语词诠释、宋儒以来的哲学命题诠释和王国维以来的美学命题诠释三个历程。从美感问题出发,围绕美学史发生逻辑,“孔颜之乐”美学命题有两方面的内涵:其一是人格美感,即“从吾所好”的审美情趣观、...
关键词:孔颜之乐 美学命题 美感 人生美学 
论“孔颜之乐”及其美学意义
《中国哲学年鉴》2023年第1期387-388,共2页方英敏 
“孔颜之乐”或“孔颜乐处”这一命题源于《论语》中孔子的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以及孔子对颜回的表彰:“贤哉,回也!一肇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尽...
关键词:孔颜乐处 孔颜之乐 儒学精神 不改其乐 美学意义 宋明理学 
论儒家哲学的生命信仰——以孔颜之乐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12期60-67,共8页张培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视野下的中华生命智慧研究”(22ZDA082)。
随着阅历的增加及修养的进一步提升,晚年的孔子有“其为人也,学道不倦,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之论。这里的“乐”当然是因“学道”“人”带来的。这其实就是孔颜之乐的内涵,即把对“道”的学习与追求,内化为生命的信...
关键词:儒家 生命信仰 孔颜之乐 名教 
孔颜之乐:马斯洛心理学视域下的现代阐释
《理论界》2023年第11期57-63,共7页岳进 周伟 
自宋儒提出“寻孔颜乐处”的命题后,历代都注重对这一命题作出新的时代化阐释。在马斯洛心理学视域下,对“孔颜之乐”命题可以进一步作出两方面阐释:其一,“孔颜之乐”并不排斥生理需求,遵循“君子上达”的需求层次实现规律。其二,“孔...
关键词:孔颜之乐 马斯洛 需求层次 
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被引量:1
《中州学刊》2023年第10期126-134,F0002,共10页张立文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
关键词:精神境界 孔颜之乐 礼别乐和 乐感罪感 
论儒家哲学的生命信仰——以孔颜之乐为中心被引量:3
《中州学刊》2023年第9期114-120,共7页张培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视野下的中华生命智慧研究”(22ZDA082)。
随着阅历的增加及修养的进一步提升,晚年的孔子有“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之论。这里的“乐”当然是因“学道”“诲人”带来的。这其实就是孔颜之乐的内涵,即把对“道”的学习与追求,内化为生命...
关键词:儒家 生命信仰 孔颜之乐 名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