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体

作品数:267被引量:28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天枝杨卫中蓝仁哲朱瑞熙徐宗琏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广东培正学院河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文学理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歌外译群言:问题与变通被引量:1
《翻译论坛》2018年第2期41-44,共4页贾洪伟 张智中 李云启 赵佼 庞秀成 熊俊 
近年来,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呈现出一片诗歌外译的繁荣景象。这里刊登的是'译道群言'群内师友的有关讨论。
关键词:散文体 文言诗 许渊冲 外国读者 文化典籍 翻译出版 汉诗英译 
从《最后的乡贤》看李登建长篇散文体人物传记创作的艺术特色
《写作》2016年第6期70-71,91,共3页张永军 
长篇散文体人物传记《最后的乡贤》,挖掘了"乡贤"这一社会群体的特殊意义和价值。同时,其散文笔法的使用并由此体现出的创作的差异性,是作者的一次有益探索和成功尝试,同时也具有特殊的文本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贤 差异性 散文笔法 
论梁实秋和方平译莎特点的对比
《读书文摘(中)》2016年第6期11-12,共2页王雪 
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梁实秋先生和方平先生都在译莎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为处于不同的时代,梁实秋和方平在译莎的特点上也各有其特点。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的结果是,梁实秋主要是采用散文体的方式来译莎,而...
关键词:散文体 诗体 莎士比亚作品 保持原作风貌 
论曹禺的莎剧翻译艺术被引量:1
《长城》2009年第4期53-54,共2页王青 
一、引言:戏剧大师曹禺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
关键词:诗体形式 翻译艺术 散文体 
莎剧的翻译:从散文体到诗体译本——兼评方平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被引量:29
《中国翻译》2003年第3期40-44,共5页蓝仁哲 
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对朱生豪所译莎士比亚31部剧进行全面校对的基础上,补齐了尚告阙如的六种历史剧和154首十四行诗以及两首长诗,首次在国内推出一套散文体《新莎士比亚全集》译本,成为我国外国文学翻译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满足...
关键词:散文体译本 诗体译本 方平 《新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戏剧 文学翻译 无韵诗 
中、韩目连救母故事比较研究
《国际汉学》2003年第2期226-239,共14页刘祯 
一东方共相:目连救母故事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思维、视野较前更为广阔,文化的兼容也越来越超越地域和民族,作为西方'他者'(the Other)主要参照的东方整体性观念日见凸显。尽管对东方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
关键词:目连救母 目连戏 金光寺 忏法 全球经济一体化 东方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 散文体 福寺 西来意 
莎士比亚诗剧中的散文体之我见被引量:3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99-104,共6页彭保良 
莎评界研究莎士比亚语言的戏剧效果时,常以他的白体诗为素材。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忽视其散文体的趋势。然而,戏剧的效果是建立在整体的语言作用之上的。本文从莎氏散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语言功能两大方面。
关键词:莎士比亚 诗剧 散文体 
当代散文诗体式例释
《阅读与写作》1998年第6期5-7,共3页鲁原 赖翅萍 
六、散文体有人生体验、有真知灼见、有热烈情感的散文,往往具有了诗意;如果篇幅短小,也就成了散文诗。当然,作为散文诗它和抒情散文有所不同,它不需要抒情、叙事的完整性、连带性,相反倒要求以片断的感受、跳跃的画面,缩小作品的篇幅,...
关键词:散文诗 散文体 抒情散文 人生体验 作家创作 三部曲 爱情 现代生活 现实生活 小说 
诗意的生命与生命的诗意──彭燕郊印象被引量:1
《创作与评论》1996年第6期61-63,共3页龚旭东 
诗意的生命与生命的诗意──彭燕郊印象龚旭东我认识彭燕郊是在1985年,当时他60多岁。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远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他思维敏锐,对一切新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思想观念和创作甚至比年青人更“先锋”、更有朝气,而...
关键词:彭燕郊 诗歌创作 艺术个性 散文体 《瀑布》 中国新诗 中国知识分子 精神奴役的创伤 德彪西 特立独行 
殊堪玩味的唐人街风情——读纪实文学《中国教授闯纽约》
《文学自由谈》1993年第3期105-109,共5页冯立三 
何启治顺利出版他的《中国教授闯纽约》,我表示祝贺。启治是位重事业又重道义,既以文名又有人望的人,察世敏锐冷静,做事勤奋认真,内心炽烈如火,外表恂然蔼然,是我当年在唐山废墟前一见而遂定终生之交者,读他的新著,更感高兴。改革开放以...
关键词:纪实文学 以文 何启 福临门 赵玫 尊重人才 三梦 审美价值 来去匆匆 散文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