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作品数:3220被引量:30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曹津源王淦生孙明君李弗不吴同和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阅读与写作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丽的流萤闪烁着盎然理趣——金翠华《童年的萤火虫》赏读
《阅读与写作》2011年第8期16-18,共3页谈胜轶 
《童年的萤火虫》是一篇以理趣取胜的优美散文,作者从‘“萤火虫”这一普通的物象中,提炼出了浓郁而芬芳的诗意,里边有温暖和煦的母爱,有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更有深邃睿智的人生哲理:我们每一个人在纷繁芜杂的尘世问,都得学会...
关键词:萤火虫 理趣 童年 赏读 人生哲理 作者 散文 物象 
物语精魂——长篇小说《白门柳》赏读随笔被引量:1
《阅读与写作》2011年第2期7-8,共2页傅修海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被赞誉为“描写晚明社会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双璧”①之一。作者刘斯奋先生用审视的、驾驭历史巨变的艺术气魄,成功刻画众多丰富而痛苦的士人灵魂,展现了在文化激变时代人物心灵...
关键词:《白门柳》 长篇小说 长篇历史小说 “茅盾文学奖” 随笔 赏读 精魂 物语 
图书馆:语言静静流淌的地方——泰戈尔的《图书馆》赏读
《阅读与写作》2010年第5期12-13,共2页张善存 
这是一则优美的散文诗,是一首唱给图书馆的赞歌,是作者对代表人类精神创造物所作的诗意描绘和激情礼赞,但是又不仅如此。在具体解读这篇短文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对著名的泰戈尔及其文学创作有个大致了解。
关键词:《图书馆》 泰戈尔 赏读 语言 人类精神 文学创作 散文诗 赞歌 
一曲渐行渐远的田园牧歌——小小说《风吹稻浪》赏读
《阅读与写作》2010年第3期7-8,共2页田春林 
小说的标题《风吹稻浪》十分惹眼,它既能让你想起那部同名奥斯卡获奖影片,又能给人以无限田园生活的遐想,而读完这篇小说,却发现故事情节和你预想完全不相符合,但你又不能不说“风吹稻浪”这四个字用得非常恰当、准确,因为正是这...
关键词:小小说 田园牧歌 奥斯卡获奖影片 赏读  田园生活 故事情节 
冷冷的夜,暖暖的月……——禾源散文《冬夜月暖》赏读
《阅读与写作》2010年第2期17-19,共3页黄绍文 
对于乡村,都市人有着一种无可言说的向往和无来由的喜爱。作为世外桃源、一方净土的象征,乡村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梦想与期待。走出了村庄的禾源,并没有遗忘生他养他的乡村。在喧嚣的城市里,用笔倾注对乡村的一片深情,对乡村人事的情怀。
关键词:赏读 散文 世外桃源 乡村 都市人 向往 
一曲人生之河的梦幻乐章——李汉荣《河床》赏读
《阅读与写作》2009年第11期11-11,共1页刘国林 
李汉荣的《河床》,是一曲人生之河的梦幻乐章。 “河也有床,河躺在床上做着川流不息的梦。”文章以富有诗意的妙笔开启了乐章的前奏。起笔的这句拟人化描述,似真似幻,令人称奇,决不同俗于一般意义上的奇情异想。不知不党,我们已...
关键词:《河床》 乐章 梦幻 人生 赏读 拟人化 诗意  
生命的体味动人心魄——安徒生《花与赞美诗》赏读
《阅读与写作》2009年第11期13-14,共2页张兴武 
《花与赞美诗》是一篇抒情意味浓郁的美文。 生命的体味动人心魄。“祖母很老了,她的脸上都是皱纹,她的头发很白”,文章开篇就交待祖母的苍老,这小小的一笔,便把生命的流逝这一自然现象呈现出来,让人不由得不猜想祖母生命的整个...
关键词:赞美诗 生命 人心 体味 安徒生 赏读 自然现象 祖母 
淡泊从容之美——苏轼《满庭芳》词赏读
《阅读与写作》2009年第10期12-13,共2页赵秀红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
关键词:《满庭芳》 赏读 苏轼 从容 淡泊 儿童 
一封特殊的推荐信——贾平凹《画人记·推荐马河声》赏读
《阅读与写作》2009年第7期10-11,共2页张善存 
顾名思义,推荐信是一个人为推荐另一个人去接受某个职位或参与某项工作而写的信件,作为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其写作要素一般要包括推荐的缘由、被推荐人的表现(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以及推荐人的身份(在何种身份下认识被推荐人)。...
关键词:推荐信 贾平凹 赏读 写作要素 文学创作 散文文体 推荐人 写作文体 
10句最经典的现代诗赏读
《阅读与写作》2009年第4期43-44,共2页李弗不 
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赏读】这是顾城《一代人》中的诗句。这句诗流传非常广泛,知名度很高,几乎是家喻户晓了。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必须联系作者的身世和特定的写作时间去解读。
关键词:现代诗 赏读 《一代人》 写作时间 知名度 解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