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范畴

作品数:834被引量:90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建次普慧管才君邱美琼李修建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扬州大学南昌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魏晋南北朝“奇”的美学观念探究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李文娴 
“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美学观念之一,广泛存在于文论与画论之中。本文试从“奇”的文化起源谈起,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性的文论《文心雕龙》《诗品》,以及同时期的代表画论《论画》《古画品录》中有关“奇”的审美批评为分析对象,研究...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文论 画论 “奇” 审美范畴 
南宋自然物描写中的休闲审美范畴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7年第9期11-13,共3页李洁芳 
南宋文士在用休闲范畴形容、赞美人格与艺术的同时,也将其用于对自然美的描绘,主要包括植物、动物,也包括自然景观等。究其实质,它仍是传统美学中"比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是南宋文士主体人格的尚闲之思与休闲之美在自然物上的投射与移情。
关键词:南宋 休闲 审美 范畴 
美学视野下的家国关怀——美学与家国:中国美学高层论坛综述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7年第1期5-8,共4页王召 
2016年12月17日,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美学与家国:中国美学高层论坛”,在京师学堂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
关键词:中国美学 中华美学学会 家国 哲学学院 吴向东 陈望衡 研究中心 长江学者 审美范畴 中国传统美学 
南宋文艺评赏中的休闲审美范畴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第8期10-12,共3页殷亚林 章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自然与超越:宋代休闲美学思想研究"(12CZX073)阶段性成果
南宋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休闲之风大盛。这一方面使得南宋文艺作品中流露出鲜明的闲适风格,另一方面也导致当时的文艺评赏之中出现了较前代为多的休闲审美范畴,可归纳为"闲"之子范畴和"闲"之相关范畴两方面。前者有闲雅、闲淡、闲远...
关键词:南宋 文艺 休闲 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研究反思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第7期5-7,共3页胡健 
审美范畴研究是美学研究中的传统内容,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如如何理解审美范畴、如何把中国的审美范畴引入美学原理等值得探讨的新的问题。
关键词:美学原理 审美范畴 中国的审美范畴 
审美形态研究二三题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第5期33-36,共4页王磊 
形式、形态与风格在艺术学、美学甚至文化学研究中内涵往往易被混淆,厘清这些概念是审美形态学研究必须要做的工作。当前国内美学界对审美形态范畴的研究偏好从人为建构的逻辑体系出发,大多忽视了形态学的本己视角,也没有看到审美形态...
关键词:形式 形态 风格 阐释 审美范畴 
“怪诞”与“怪”异同新论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年第11期18-22,共5页刘法民 
我国美学的审美范畴中怪诞概念泛化的主要原因是将"隆"当成“怪诞”。
关键词:“怪诞” 异同 概念泛化 审美范畴 
体悟生命之节奏——浅谈宋人尚意之“意”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年第6期29-31,共3页张敏 
宋代是一个"尚意"的时代,对"意"的追求与崇尚体现在各个艺术领域,不管哪个审美范畴,都是注重对"意"的一种追求,而象、境、趣、匠等都是达到"意"的一种手段和形式,而"意"从渊源来讲与老庄及禅宗哲学有关,其中老子的"道"、"无为"和庄子的...
关键词:“意” 尚意 宋人 节奏 生命 体悟 禅宗哲学 审美范畴 
论作为美学范畴的“艳”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年第8期11-13,共3页吴加才 蒋继华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世俗审美范畴研究"(项目批准号07SJD750012)成果之一
"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艳"的内涵伴随歌、诗等形式的不同又有微妙的变化。当"艳"从展现主体美好形态的外在形式走入音乐、诗、词等文艺领域,并成为一种审美范畴存在时."艳"的理论性、诗意性品格日益凸显。"艳"走入文学批评并...
关键词:美学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 魏晋六朝时期 审美范畴 诗意性 外在形式 艺术风格 文学批评 
理解韦尔施的“审美思维”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年第1期60-62,共3页余振丹 
韦尔施的"审美思维"试图表明这样一种双重观点:最初,审美思维是认识论的基础,因为知识在基本的和构成的基础上都是由于"审美思维"在"作祟",从康德到晚近的自然科学以及分析哲学,我们能够找到这一观点的理论源头;其次,我们要采取思考的...
关键词:审美思维 韦尔施 解构主义 分析式 审美化 理论源头 鲍姆嘉通 感性形式 审美关系 审美范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