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范畴

作品数:834被引量:90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建次普慧管才君邱美琼李修建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扬州大学南昌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艺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妙”范畴探微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7年第10期67-74,共8页梁晓萍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金代文物与金代文学研究"(批准号:11A ZW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戏曲品评观念研究"(批准号:12YJC760043)成果
"妙"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审美范畴,处于审美范畴大厦的第一层级。这缘于其与《老子》之"道"的根性联系;"妙"侧重连接和体现的是"道"之"无"的一面。从道家的哲学之思到秦汉时期侧重官能感受的感性审美之妙,从魏晋时期人、...
关键词:当代文艺理论 审美范畴 人文科学研究 审美意蕴 审美活动 清晰化 通变 清妙 中国古典美学 气场 
康德论崇高:审美还是审丑?被引量:3
《文艺研究》2017年第3期28-37,共10页潘道正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把崇高和美并置于审美判断之下,但在具体论述中,崇高事实上却被排除在了美之外。这种矛盾引发了长期、广泛的争议。在笔者看来,很多争议是由研究者的视角造成的,即先在地认为崇高是美的形式,而忽略了崇高同丑的...
关键词:审丑 《判断力批判》 审美判断 审美范畴 鲍桑葵 心理过程 客体对象 合目的性 反思判断力 博克 
晚清书法审美范畴的对立与共生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127-133,共7页曹建 张云霁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清文集笔记中的书论整理与研究"(07CZX024)阶段性成果
晚清碑、帖之争往往被书法史研究者描述成帖消碑长的过程。隐藏于其后的审美观念的差异是论争得以进行的原因,而有着审美趋同的时代局限又是两派有着相通之处的重要基础。晚清碑帖审美范畴的对立共生可以反证晚清碑帖之争的矛盾统一。...
关键词:审美范畴 书法史 晚清 共生 书法技法 审美观念 时代局限 矛盾统一 
“姿媚”的兴衰——兼论古代书论中的审美判断和道德批评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09年第9期126-131,共6页周睿 
"姿媚"是书论特有的审美范畴,在书论史上毁誉参半,起伏变化最大。从魏晋人迷恋风流妍媚到清人趋尚古拙质朴,文与质的循环往复,美与丑的历史纷争,已经使它超越了形式美的单一内涵,而与整个书法史和士人史发生了深刻的纠葛。本文从文字考...
关键词:审美判断 道德批评 书论 古代 审美范畴 道德标准 竞争关系 审美趣向 
工笔画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文艺研究》2006年第3期156-157,共2页罗奋涛 
关键词: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 工笔画 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传统美学 审美范畴 《易经》 阴阳 万物 天地 
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被引量:3
《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54-61,共8页普慧 
"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研究>(批号:04BZW008)"的阶段成果
佛典汉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持续了一千余年,给中国本土文化 注入了新的血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佛典的汉译使得佛教哲 学全面深入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生活领域,给中国诗...
关键词:中国诗学 中国古代诗学 佛典 审美范畴 中国本土文化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人 佛教哲学 哲学理论 重要贡献 
“文物美学”的研究路径
《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158-159,共2页王政 
关键词:文物美学 形式美学 文物群体 审美母题 审美符号 审美范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美学启蒙
《文艺研究》1996年第6期14-17,共4页周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美学启蒙周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美学启蒙的可能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数年前当这一政经学术语还只是刚刚出现时,人们的注意力恐怕更多还是在它的后半部分———“市场经济”上。囿于经验和想象,这还是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德国古典美学 意识形态 审美精神 自律性 审美范畴 政治文化 审美启蒙 文化批评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审美即“知音”被引量:2
《文艺研究》1993年第4期15-18,共4页叶知秋 
美学理论聚讼纷纭、意见分歧,究其根本,则往往源于对美和审美的本质的认识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如何看待真、善、美之间的关系?美感是源自于人类的自然性或人类动物性的情感,还是源自于其社会性本质的情感?娱乐、欣赏、鉴赏与审美是一致...
关键词:审美 艺术哲学 研究范围 美学理论 娱乐 社会性本质 自然性 意见分歧 游戏 审美范畴 
论审美目的
《文艺研究》1991年第4期43-48,共6页王建疆 
审美是有目的的还是无目的的? 审美目的对审美行为和艺术创造是否具有制约性?审美范畴的扩大是否意味着审美目的的必然丧失? 西方后现代艺术的非目的性说明了什么? 本文愿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审美范畴 艺术创造 制约性 后现代艺术 接受美学 艺术家 期待视野 审美对象 审美经验 艺术创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