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实践

作品数:593被引量:51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徐岱吕品田祁志祥周文杰崔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朝闻的意境理论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8期15-17,共3页邵金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审美经验的哲学叙述:实践论美学学术史研究”(19FZXB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出发,王朝闻认为意境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主体在客体那里肯定了自身,艺术家的主观条件决定了艺术境界的高低。不只诗词创作需要境界,一切艺术的创作与欣赏都需要境界,自然美的欣赏也需要境界。创造卓越的艺...
关键词:王朝闻 意境 主观与客观 对立统一 审美实践 
论动态平衡美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重要观点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7期4-7,共4页张子程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诠释理论下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研究”(16BKS025)研究成果。
动态平衡是自然界的主要形态。自然在本质上是动态的,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观点。自然作为动态平衡的承载主体,其构成的多样性,必然会在动态平衡中呈现出美的多样性,这样也就形成了自然生态美的丰富性。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动态平衡美...
关键词:动态平衡美学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 审美实践 
“理式”与“摹仿”:柏拉图美学的两个关键词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年第6期14-17,共4页毛宣国 
本期论坛,毛宣国先生对柏拉图美学两个概念作了精辟的辨析,而其他三篇论文都是讨论审美与实践问题的。宋妍博士所论"生活美学",其核心乃将审美的态度引入到对日常生活的观照与体验中,即人生实践审美化,生命的艺术化。田义勇博士的论...
关键词:生活美学 柏拉图 关键词 摹仿 理式 人生实践 实践价值 审美实践 
从“物质实践”逐渐走向“审美实践”——并与朱爱军先生商榷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年第6期25-29,共5页张梦中 
朱爱军先生所谓"马克思实践观的根本旨归与内在逻辑是构建‘立美宜人’实践样式的理论基础",这样的说法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在马克思的"新哲学观"中,起初只是从创造物质财富的意义上提出了一种"物质实践"思想。正是这种"物质实践...
关键词:审美实践 物质实践 马克思实践观 立美宜人 内在逻辑 物质财富 美的规律 哲学观 
“审美实践”:一个重要发现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年第12期17-18,共2页张梦中 
在美学的研究上,马克思立足人的"做人",从人自我实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审美实践"思想,从这种审美实践出发解释人类审美欣赏活动的本质、特点与规律,解释人的精神生活,开创了人类美学研究的新纪元。
关键词:审美实践 美学研究 自我实现 欣赏活动 精神生活 马克思 人类 
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年第12期19-20,共2页李应龙 
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研究对象问题。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由人们自己的审美经验与美学研究方法的结合来确立。在这个意义上,就"在场"的本体论而言,从感性实践发生学的历史视野来说,当代美学研究应该、也可以把审美实践理解为美学的研究...
关键词:美学研究方法 审美经验 历史视野 感性实践 审美实践 本体论 发生学 在场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年第10期13-16,共4页李新市 
中国美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研究“美”的倾向,那些最具体、最鲜活、最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美好事物不见了。客观地讲,关于审美的诸多理性评价也是美学中的应有之义,但这些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美...
关键词:美学研究 中国当代 马克思主义美学 人民群众 田野调查工作 审美实践 中国美学 理性评价 
美育何为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年第7期24-27,共4页张正方 
"审美实践"是人实现自我价值,"审美欣赏"是人享受生命快乐。"审美实践"和"审美欣赏"回答了"人生何为"问题,构成了我们"做人"的根本意义。美育就意在通过"审美实践"和"审美欣赏"促使我们"做人",使我们这种"做人"不断由自发走向自觉,达到...
关键词:美育 审美实践 审美欣赏 自我价值 精神状态 做人 生命 意义 
艺术体验的生成机制和特征刍议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詹勇 王文婷 
艺术体验是审美认识活动和审美实践活动的情感统一。艺术体验的生成,是体验主体和客体的双向构建过程。艺术体验活动的总体特征,是知与悟的统一,即清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关键词:艺术体验 审美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 构建过程 体验活动 模糊性 清晰性 
重新认识艺术的根源被引量:2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年第1期14-19,共6页黄海澄 
审美和艺术的起源,是古老而又永远争论不完的问题。本期论坛《重新认识艺术的根源》提出,艺术现象和审美现象本质上不属于认识论范畴,而是植根于人类的生存结构和精神结构之中;《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经典所在》的作者则坚持提出"审美实...
关键词:艺术现象 重新认识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现象 精神结构 生存结构 审美实践 认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