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实践

作品数:595被引量:521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徐岱吕品田祁志祥周文杰崔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当前文艺与理论批评中的价值观问题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17-22,共6页赖大仁 
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中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行为之间,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彼此互动的关系,因而值得特别关注。当前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中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价值观念与审美导向上的迷乱现象,或者说陷入...
关键词:价值观念 理论批评 文艺创作 社会历史观 审美导向 审美实践 人性观 审美观 
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被引量:36
《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7-15,共9页王杰 覃德清 海力波 
审美人类学着重借鉴文化人类学学科理念和田野作业方法 ,针对区域族群的审美实践开展实地调查 ,探寻现实中特定族群审美文化的真实传承形态与审美旨趣的形成及其提升路径 ,在美学与人类学的科际整合中 ,寻求中国美学研究的新的学理依据...
关键词:理论阐释 探寻 学理依据 审美旨趣 学理基础 中国美学研究 真实 审美人类学 审美实践 努力 
陈子昂“兴寄”说新论被引量:4
《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124-131,共8页徐文茂 
陈子昂“兴寄”之说,充分肯定诗歌创作的艺术本质和自身运动规律。不仅体现了具有主体独特个性和标准、充溢着主体生命激情的理性意识。
关键词:陈子昂 “兴寄” 诗歌创作 审美主体 审美实践 诗歌审美 审美运动 《感遇》 “兴” 审美本体论 
怎样运用反映论
《文学评论》1987年第6期157-158,共2页王力平 
在文学活动中,反映论不仅是本体论,而且是方法论,它的地位和意义都是不可否定的。但是,只有首先认识和克服了对反映论的简单套用,这个结论才是有意义的。因为把反映论变成套语和标签,同取消、否定反映论一样,都是错误的。作家对生活的...
关键词:反映论 审美感受 文学活动 方法论 审美实践 作家 本体论 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活动 审美关系 
立足于审美实践的文艺鉴赏——读《听涛集》
《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172-174,共3页吴调公 
近几年来,文艺鉴赏的空气很活跃。鉴赏文章不但在数量上日益增加,在质量上也有所提高,广泛地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甚至于还有人提出要创立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鉴赏学”。可见其极一时之盛。
关键词:文艺鉴赏 审美实践 艺术美 审美对象 作者 审美创造 文艺美学 完整体系 心理活动 审美过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