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被膜

作品数:1638被引量:5076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睿孔晋亮裴斐陈一强柴栋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扬州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单胞菌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伏湿邪致病论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耐药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胡雪冰 王海强 高峰 王毅 李露 王彬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12021A00601)。
伏湿邪致病在病理机制、症状、发病隐匿性、病程及预后等方面,均与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A)致病相似,故推断MDR-PA属中医“伏湿邪”范畴,认为生物被膜耐药机制的MDR-PA感染基本病机为正气不足、伏湿内起,多见邪毒炽盛而致重症。...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伏湿邪 生物膜 耐药机制 中医药 医案 
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及控制:基于群体感应与第二信使关系
《食品科学》2024年第22期291-299,共9页袁旖旎 周广晖 董鹏程 刘昀阁 朱立贤 韩广星 仝林 肖阳 张一敏 
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CARS-37);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项目(SDAIT-09-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302181)。
作为生鲜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对肉品质量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形成的生物被膜能够增强抗逆性,并发挥生物保护作用,从而使假单胞菌的消减更加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关于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的研究颇多,其中群体感应(quorum sen...
关键词: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群体感应系统 环二鸟苷酸 肉品安全 
肉源隆德假单胞菌和致腐菌的混合生物被膜形成特征
《中国食品学报》2024年第10期83-92,共10页吴诗媛 张俊 鲁重 陆海霞 朱军莉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Z23C200002);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LGN20C200007)。
为探究肉类优势腐败菌群的混合生物被膜互作规律,采用结晶紫法、苯酚硫酸法、二喹啉甲酸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等分析在15℃和25℃肉源分离株隆德假单胞菌(PL)与3种致腐菌的混合生物被膜特性,及对蛋白酶和消毒剂耐受性的...
关键词:隆德假单胞菌 混合生物被膜 耐受性 腐败 蛋白酶 
PH826噬菌体与抗生素联用有效抑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被引量:2
《微生物学报》2024年第2期473-488,共16页胡紫萌 陈伟叶 陈欣仪 李培 李敏 周璐 杜鸿 刘玉庆 张炜 谈忠鸣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ZDYF2022XDNY236);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19JZZY010719);江苏省卫健委重点科研项目(ZDB2020014,ZD2021037);苏州市卫健委重点病种项目(LCZX202106)。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可以加重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部感染,最终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然而由于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和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t,PDR)铜绿假单胞菌菌...
关键词:噬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多重耐药性 抗生素 
羊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动物医学进展》2023年第12期131-136,共6页丁敬茹 苗永强 单鸿鹄 白新栋 吴滨滨 张域琪 杨增岐 
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39)。
为探究陕西省某羊场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取该羊场8只病死羊的肺脏组织依次检测支原体、小反刍兽疫病毒、口蹄疫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结果均为阴性。无菌采集病死羊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测,经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与...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生物被膜试验 
外源添加胞外囊泡对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被引量:2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994-1002,共9页吴冠举 缪天音 胡晓梦 张稳 杨金龙 梁箫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项目(20XD1421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615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E0204600)。
为探究胞外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壳长为0.88 mm±0.16 mm,壳高为0.55 mm±0.12 mm)稚贝附着的影响,从海假交替单胞菌中提取并纯化...
关键词:胞外囊泡 生物被膜 厚壳贻贝 稚贝 附着 
N-十一烷酰基环戊酰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及毒力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2023年第11期5015-5030,共16页蔺妍妍 姚慧慧 刘亚利 宋文涛 黎梦姣 唐德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32160025);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0JR10RA224);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2020A-041)。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在其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QS抑制剂能够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分泌,成...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毒力因子 群体感应抑制剂 Y0-C11-HSL 
Nisin与和厚朴酚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协同抑制作用被引量:1
《中国食品学报》2023年第10期12-22,共11页朱泽康 王昭 聂蓉 刘国荣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2A1515140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1772)。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难以清除,是引起食品持续性污染的重要原因。Nisin作为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可抑制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然而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差。通过Nisin与和厚朴酚联用来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生物被膜的抑制和...
关键词:生物被膜 铜绿假单胞菌 乳酸链球菌素 和厚朴酚 协同 抑制 
肉源大肠杆菌与假单胞菌混合生物被膜形成分析
《食品科学》2023年第20期107-118,共12页季君珂 宓晓雨 袁杨洋 程宇 张文栋 张晨 江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072287)。
为研究肉源大肠杆菌与假单胞菌混合被膜形成,首先采用微孔板结晶紫染色法评估肉源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而探讨两种菌代表菌株组合混合被膜形成过程,分析被膜量、微观结构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
关键词:肉源大肠杆菌 肉源假单胞菌 混合生物被膜 交互作用 基因表达 
生鲜食品致腐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食品科学》2023年第17期278-285,共8页鲁重 刘静聪 吴诗媛 冯立芳 陈剑 朱军莉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2019YFD0901602);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XRK21001)。
假单胞菌是低温冷藏动物源性食品和果蔬的重要腐败菌,会造成食品品质劣变,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致腐假单胞菌的致腐性与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生物被膜能够增强该菌在食品加工和贮藏环境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引起持续和交叉污染。然而...
关键词: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致腐 调控机制 信号通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