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观

作品数:90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素英梁大伟曾也鲁殷悦许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黄子云《野鸿诗的》对李商隐的批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葛雅 
李商隐诗瑰丽诡谲、朦胧窈渺,《无题》组诗更是感情深藉、凄艳浑融,允为诗史经典。但清代诗论家黄子云却对此深恶痛绝,在《野鸿诗的》中对李商隐大加斥责,称其为“三百篇之罪人”。究其缘由,除与黄子云颇具个人特色的诗学观、对传统诗...
关键词:黄子云 野鸿诗的 李商隐 功利诗教观 
叶嘉莹先生诗教观及其诗教实践浅探
《文学与文化》2023年第4期10-14,共5页程郁缀 
难忘2015年10月,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叶嘉莹先生从教七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由我代表高校同行作了一个发言。①我从“大才”“大师”“大家”三个方面,称颂叶嘉莹先生乃不世出的大才,不知倦的大师,不利己的大家。发言得到了与会同行的赞同和...
关键词:叶嘉莹 南开大学 庆祝大会 浅探 
《论语》中的诗教观对于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范式价值管窥
《读写月报》2023年第21期4-8,共5页刘亮亮 
《论语》是先秦时期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汇聚有孔子及其弟子诸多思想的百科式著作。举凡大概,该书包含有孔子关于治国理政、交友择人、修身冶性、丧葬祭祀、教育等诸多思想。孔子既是一位渴求从政之人,也是一位以仁爱自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 普及文化 《论语》 再传弟子 孔子弟子 治国理政 教育者 
另一种“温柔敦厚”——焦循诗教观的话语重构及学术史意涵
《文学评论》2023年第3期152-160,共9页厉运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清代《毛诗序》诠释研究”(19YJC751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温柔敦厚”诗教理论的学术史上,存在着来自于文苑和儒林传统的双重诠释向度。焦循的“温柔敦厚”诗教观建立在其“性灵”经学基础上,以“情之旁通”作为诗教的人性论基础。通过对“思无邪”的重新诠释,焦循消解了宋学语境中此一命...
关键词:焦循 温柔敦厚 诗教 性灵 
立意为先,能文为主——白居易诗教观视野下的律赋观
《学术探索》2022年第9期129-135,共7页傅宇斌 钱泽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7XZW031)。
白居易“立意为先,能文为主”的律赋观重视诗之六义传统,同时不排斥文辞,这是上承汉儒“尚用”的赋学观,是其诗教观在律赋领域的延伸。其律赋观的本意依然是“意在文先”,本质上是为皇家统治服务的。与汉人论赋重“讽谏”的功用相比,白...
关键词:律赋观 白居易 立意 能文 诗教 
“兴观群怨”诗教观对高中古诗教学的启示研究
《文教资料》2022年第17期124-127,共4页李忠东 
“兴观群怨”诗教观是孔子对诗教课程的实践过程与教育功能的认识与概括。“兴观群怨”诗教观对高中古诗教学具有启示意义,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联想力与表现力,提高观察力与认识力,锻炼合群性与社会化,同时还能涵养交际力与价值观。现代古...
关键词:“兴观群怨” 高中古诗 教学启示 
论朱熹的诗教观:经理合一 会通博综--基于《诗经》和《四书》的研究
《龙岩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78-85,共8页吴姿翰 王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四书》中的君子教育思想研究”(BEA160077)。
朱熹的诗教思想在其理论体系中具有形而上意义,通过日用工夫涵养、复归本心,以启明广大生民之本心,通达大道。为充分发挥《诗经》的教化作用,使其与集理学之大成的《四书》学融贯为一整体,朱熹的治经重心与前儒相比有所转移,将义理阐释...
关键词:朱熹 《四书》 《诗经》 诗教 经理合一 会通博综 
《红楼梦》“温柔敦厚”的诗教观探析
《汉字文化》2022年第16期46-48,共3页李彩彩 
《红楼梦》在佛家、道家思想之外,还弥漫着浓厚的“道学”气味,体现了“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具体而言,其主要通过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上的“端庄丰美”“藏愚守拙”和审美活动中上的“含蓄浑厚”“中和之美”得以体现,而世俗生活气...
关键词:《红楼梦》 温柔敦厚 藏愚守拙 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范畴阐释中的“既/又”思维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7期61-62,共2页夏秀 
主张诗应有“温厚之旨”同时又对传统诗教进行严厉批判;既竭力为怨怼之情进行辩护,又因“讥刺”之难而主张讲究策略以避险。这种独特的“既/又”思维模式使得陈子龙的诗教观丰富驳杂。单纯从文学研究角度看,很难理解如此丰富驳杂的思想...
关键词:古典文论 陈子龙 诗教观 儒家士人 思维模式 诗论 扩大视野 温厚 
“返其旧心,具了解之同情”——《毛诗序》美刺说新解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117-133,共17页曹顺庆 刘诗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古代文艺理论重要范畴、话语体系研究与资料整理”(19ZDA289)阶段性成果
《诗序》之说,乃古今说经家第一争诟之端。汉儒诸家解《诗》,以四家为主,鲁、齐、韩三家立为官学,后渐失传至亡佚,《毛诗》存留至今。《毛诗》解诗以“美刺”显志,此是公论,然缘何以“美刺”解诗却聚讼纷纷而未有定论。今人或有“汉王...
关键词:《毛诗序》 美刺说 诗史观 诗教观 诗志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