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

作品数:135被引量:1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劲廖春艳邓乔彬王伟丽罗立乾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诗歌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苏轼诗歌“怨”的变易——以“乌台诗案”为转折界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6-16,共11页余晓欣 
苏轼诗歌多怨刺,乃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作为以儒家思想为本的政治家,苏轼时刻怀有浓厚的忧患意识,渴望忠君报国、执政为民,亦善于以辛辣犀利的讽谏针砭时弊,以诗托讽。但“乌台诗案”的一记重击,使其心境骤变,从曾经的无惧无畏转向了被...
关键词:苏轼诗歌 诗可以怨 乌台诗案 
上博简《孔子诗论》“邦风”抒怨论
《文艺研究》2024年第6期56-70,共15页徐正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唐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批准号:17ZDA254)成果。
上博简《孔子诗论》论“邦风”内容性质的简文当隶定为“与贱民而怨之”六字。“四重对读”“十三风”文本可发现,各国“贱民”抒写女子爱情婚姻之怨、对统治者腐朽生活之怨、遭受剥削之怨、兵役之怨、流落无依之怨五类作品,确实构成风...
关键词:上博简《孔子诗论》 诗可以怨 情感指向 抒情特征 邦风 作者身份 贱民 诗歌功能 
“怨气”与“常心”:关于多多诗歌写作“动力”的一种思考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1年第5期125-130,共6页李章斌 
《论语》说:"诗可以怨。""怨"既是一种诗歌功能和目的,又是一种诗歌之"气",或者说诗歌的"动力装置"。当代先锋诗歌从1970年代的写作开始,就带有强烈的与历史语境和正统文化争辩的倾向,其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淡化了其意识形态因素,...
关键词:诗可以怨 中国当代诗歌 当代先锋诗歌 正统文化 意识形态因素 历史语境 主流文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诗可以“怨”,亦可以“群”——谈纪录片《我的诗篇》及其现象
《戏剧与影视评论》2018年第4期70-79,共10页罗雅琳 
一、谁动了我的名字?纪录片《我的诗篇》(2015)开始后不久,电影中出现了一段旁白:沿线站着/吉克阿优/陈年喜/邬霞/老井/许立志/郭金牛/池沫树/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整装待发/静候军令/只一响铃功夫/悉数回到秦朝在这段旁白之前,电...
关键词:纪录片 诗篇 “怨” “群” 电影字幕 打工诗歌 采访对象 打工者 
从杨慎诗歌看“诗可以怨”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年第6Z期119-120,共2页曾萍 
明代著名诗人杨慎由于受"大礼议"事件的牵连,终身为嘉靖皇帝所厌恶。故而空有满腹才学与良好的出身,却在大好年华被迫充军云南,脱离了大明政治与文化的中心,并且终身不能返京。因此他的诗歌中难免会流露出一定的消沉悲观情绪,尤其是在晚...
关键词:诗可以怨 诗歌作品 悲观情绪 礼议 促进作用 病中秋怀 雨不绝 张含 黄峨 简绍芳 
“文字怨生说”诗歌理论的发源与消淡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0X期181-181,共1页李晓艳 
"文字怨生说"的文学理论传统自古有之,在诗歌理论中曾有较大影响,如"诗可以怨"。随着诗歌的发展,"文字怨生"的诗歌理论从唐代始慢慢被诗歌主"意"和"境"的理论所冲淡。
关键词:文字怨生 诗可以怨 
怨男既没,诗道安行?被引量:1
《粤海风》2010年第3期41-43,共3页李丹 
林夕是香港流行歌坛富有盛名的填词人,有"第一词人"之美称;但翻遍所有的文学史教科书,都不可能找到他的名字。对此。
关键词:钱钟书 诗可以怨 中国文化 教科书 中国诗歌 深层结构 文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男人 
“诗可以怨”与“诗穷而后工”给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39-40,共2页梁坤 
上篇":诗可以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经过历代众多文人学者的提炼发挥,"诗可以怨"被提取出来成为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重要观点。中国上古之时,诗、乐、舞不分(参看《尚书·尧典》),诗实际上包括了...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诗可以怨 诗穷而后工 《尚书·尧典》 中国传统诗歌 诗可以兴 文人学者 陈兆仑 寻甸县 
漫说“诗可以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73-74,共2页谈君可 
“诗可以怨”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肯定了诗歌的抒情性 ,且情感激越 ,包涵了一定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对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诗歌 中国 诗学理论 抒情性 情感 
浅论艾青诗歌的审美特征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24-28,共5页纪光治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金华。杭州学生、巴黎工读、上海坐牢、抗战流浪、延安整风、爱情婚姻的坎坷、北大荒新疆的流放生涯、归来之后的歌唱,构成了艾青复杂的一生。
关键词:艾青 审美特征 蒋正涵 延安整风 大堰河 新诗发展 自由体诗 他死在第二次 吹号者 诗可以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